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是教师身心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职业倦怠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职业倦怠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危害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深圳市中学化学教师有无职业倦怠感?严不严重?(2)深圳市中学化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没有影响?(3)如果职业倦怠对教师课堂行为有影响,那么倦怠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5)如何降低深圳市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深圳市中学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综述法和课堂观察法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较高的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会比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低的中学化学教师差,具体体现在使用化学名称和术语不够规范,语言不够精炼、实验不够规范细致等。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基础行为和技艺行为都和教师职业倦怠感有显著性负相关,职业倦怠感对教师的技艺行为(导入、讲授、展示、演示、板书、结课等)的负向影响最多,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行为(如语言、体态)的影响次之,与维系行为(规训、维持课堂纪律、保持注意力)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教师职业倦怠较高的化学老师在上课时在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处理上没有职业倦怠感较低的化学教师处理得到位。在使用化学名称和术语的正确性方面,职业倦怠较低的教师会更加规范。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低的教师比教师职业倦怠感较高的教师无论在总板书次数、互动性提问、分组实验和实验装置和原理的推导都多。2、影响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因素有学生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师应对策略。(1)学生因素分析得出:四个学生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学业状况,其次是学科兴趣和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学生因素的师生关系对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不大。(2)从教师自身因素分析得出:教师工作所在地区宝安区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区。硕士学历的中学化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大专学历的次之。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多。教龄6到10年的教师与16到20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中学化学教师。(3)从社会因素分析得出:工作负担越重,学校管理氛围越不民主、看不到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越大,教师职业倦怠越严重。职业发展越好、家庭关系越和谐,职业效能感越高。(4)从应对策略分析:面对压力和困难,采用积极面对或者寻求别人帮助策略的化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可能性低,而采用忍耐合理化策略和自责逃避策略的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倦怠则可能性高。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办法,对此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师个体的努力,二是建立家校的支持网络,三是改进学校机制。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及教师职业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