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PE)溶栓治疗前后的CT征象进行动态观察,并根据不同形态栓子的疗效来判定血栓新旧程度,以指导临床治疗。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搜集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经螺旋CT(SCT)或电子束CT(EBCT)确诊的急性PE患者14例,CT肺血管造影(CTPA)显示每例患者栓塞范围达到2支肺叶动脉(含2支)以上或7支肺段动脉(含7段)以上,复习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经验诊断为大面积PE。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53.4岁。患者在确诊后3d~5d内接受了溶栓治疗。2.CT扫描技术:SCT采用常规螺旋扫描模式,EBCT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无心电门控。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覆盖肺尖部至膈上,层厚3mm,层距3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碘对比剂80~100ml,流速3.0~3.5ml/s,延迟时间12~30S不等。3.溶栓和CT复查方案:患者溶栓治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t-PA)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后予口服华发林抗凝治疗至少持续3个月。经溶栓治疗后,14例患者分别于14d、30d和3个月后行CT复查,其中8例患者还于溶栓治疗后24h进行了CT复查。4.统计学分析:由2位在肺血管疾患诊断方面有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每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归类,对溶栓治疗前后的CT征象变化进行对比,溶栓治疗后2周不同形态充盈缺损的疗效对比采用计数资料的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