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神经表皮性肿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垂体瘤的临床诊出率有所提高。根据其有无分泌功能及分泌的激素类型,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病理分型,其中泌乳素型垂体瘤最为常见,并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水平改变,并且其治疗前后症状及激素水平改善明显。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每种方法对合适病例都有比较确切的治疗效果。当前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大体上垂体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经历了颅下入路,唇下入路、鼻内入路及内镜入路,发展过程也正体现了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治疗的微创趋势。一个世纪前外科医生就开展了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受限于当时的设备限制创伤较大的颅下入路占据主流。半世纪前伴随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逐渐兴起,并有人尝试将内镜技术引入到神经外科领域,但受限于当时内镜的材质和成像技术,在垂体瘤的外科治疗中内镜外科相对显微外科并无优势。近二十年发展出的神经内镜在结构和技术上已经适应垂体瘤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为明确两种方式在垂体瘤外科治疗中的差异,本文将探讨显微镜、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60例垂体瘤患者,为便于手术效果比较,所有患者均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并已排除了不适合经鼻蝶入路的患者。其中32例患者行显微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28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收集患者术前基本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激素恢复情况、并发症率、症状恢复情况,肿瘤全切率,所有患者随访3至6个月。结果:神经内镜组26例肿瘤全切,视力改善16例,月经恢复正常17例,停止泌乳18例,术后出现1例脑脊液漏、1例尿崩症,住院时间5.0(d)±1.6(d),出血量50.0(ml)±8.4(ml),手术持续时间97.6(min)±9.0(min);显微镜组27例肿瘤全切,视力改善17例,月经恢复正常16例,停止泌乳18例,术后出现4例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症、2例感染、1例颅内出血、1例垂体功能低下,住院时间7.4(d)±1.1(d),出血量80.4(ml)±7.4(ml),手术持续时间155.0(min)±15.7(min)。结论:显微镜较神经内镜在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术腔深部的感官更佳,器械操作空间更大。但神经内镜术中更微创,避免了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肿瘤的显露更清楚,特别是当肿瘤累计两侧海绵窦时,切除肿瘤的过程相对更安全,术后患者反应轻,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率更低,在两组总体比较中在肿瘤全切率、术后激素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当肿瘤侵及海绵窦时,在肿瘤全切率切除率及激素改善方面,神经内镜较显微手术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