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成平原村园体系的自然分布和格局与现代的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院落风貌也处于不断改变之中,所以急切需要了解村园体系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制定一种有利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村院聚落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本文运用成都平原区域的Spot-5和Quickbird遥感卫星图片,选取了18个宏观及2个微观分析样区,结合实地调查、调绘,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7.0为平台的处理下,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对成都平原的村园体系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聚落内部用地结构进行探讨,并在这基础上对郫县指路村村院聚落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按成都平原村院聚落的规模和特征,可以划分为大院聚落、庄院聚落、户院聚落(中心村),三个规模等级。(2)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不同经济区位的村院聚落的分布格局,形态景观都有所区别。经济发达区域与次发达区域相比,庄院聚落和户院聚落个数所占比重较大,聚落密度大,离散度低、聚合状态不明显,聚合半径较小。②随村院聚落面积的增加,内缘比下降、形状系数增加、分维数变化不明显。以上分析表明随聚落规模的增加,聚落系统结构趋于稳定、形状趋向不规则。(3)内部用地结构分析表明:①聚落内部可划分为7类用地,而聚落绿地、居住建筑、晒场、道路平均面积达聚落面积的90%以上,是构成村院聚落的主要元素。总体平均面积绿地>居住建筑>晒场>道路。绿地占地最大达到40%以上,并具有垂直和水平结构。房屋具有“一”字型、“L”型、三合院、四合院结构,其中“L”型所占数量最大,达到42.7%。房屋朝向以西南方向数量最多,达到26%。②随聚落规模的增加,人均占地面积表明庄院聚落>户院聚落>大院聚落。晒场人均占地变化不大。道路由简单向复杂,由单支路到网状结构发展。(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和经济区位对村院聚落分布和格局的影响显著。表明随人口聚居规模增加,聚落内部用地向集约化发展。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面积比重相比,晒场、道路较大,绿地略少,房屋持平。(5)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全部户院聚落被大院聚落合并,66%的庄院聚落被大院聚落合并。优化后改善了该区域村院聚落破碎化景观,布局趋向合理。可新增耕地71343m~2。占该村总面积的3.7%,占原聚落总面积的16.8%。对内部用地结构进行优化后,晒场、其它用地减少较大,达到54.9%、24.1%,绿地、道路有所增加。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为村院聚落的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