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对辽宁省卧龙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迁徙期停歇于湿地内的重要物种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觅食生境选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对卧龙湖自然保护区进行全年监测,共记录鸟类164种,隶属于15目37科。其中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记录国家二级鸟类20种。全部统计到的鸟类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共127种,占种类总数的79.31%;广布种25种,占13.10%;东洋种12种,占7.59%;留鸟28种,占16.9%;夏候鸟53种,占32.4%,冬候鸟11种,占7.2%。旅鸟72种,占43.1%。秋季迁徙期从9月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十月末达到迁徙高峰期。春季迁徙期从3月开始,5月上旬结束。4月中旬达到高峰期。采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对各个生态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秋季迁徙期,湖泊水域生境和沼泽湿地生境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640和2.457;人工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0.840),而居民区的鸟类优势度指数最高(0.785)。春季迁徙期,湖泊水域和沼泽湿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390和1.969;人工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0.647),居民区的优势度指数最高(0.613)。与秋季迁徙期结果一致,但指数值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春季迁徙时期雁鸭类数量庞大,导致指数值下降。2、在2008年秋季迁徙期,白鹤的首见日为10月1日,记录到个体2只。终见日为11月16日,记录到1342只个体。在11月12日,白鹤的集群量达到最大,达到1559只。在2009春季迁徙期,白鹤的首见日为3月12日,记录个体3只。终见日为5月2日,仅记录到2只个体。迁徙量最大时期是4月11日至4月20日,期间白鹤的数量维持在2700只至2800只之间。整个春季迁徙时期白鹤的日记录最高峰出现在4月21日,当日记录白鹤2845只。通过SPSS分析软件,采用Kolmogorov-Smimovz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白鹤春秋两季停歇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的利用地与对照地的植被类型、水深、透明度、基底状况、距明水面距离和距重度人为干扰距离6个生态因子差异都极显著,白鹤常选择水深在10-30厘米、透明度较高、距明水面距离较近、乔木较少、草本植物较高,植物密度与盖度不高且与人为干扰距离有一定距离的沼泽湿地中觅食。通过对白鹤秋季和春季利用样方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以水深、透明度、距明水面距离、距轻度人为干扰距离为主要组成因子,归纳为水因素。第二主成以植物密度和植被盖度为主要组成因子,归纳为食物因素。第三主成分以距重度人为干扰距离和植被类型为主要因子,归纳为干扰因子。分析表明:水深、透明度、距明水面距离、距轻度人为干扰距离、植被类型和植物高度影响白鹤繁殖期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3、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和卧龙湖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水鸟的致危因素,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