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油茶裸根苗起运后的包装方式、存放措施、存放时间、存放环境等与苗木的失水程度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失水程度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丙二醛、电导率、电阻值和含水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对苗木失水程度和栽植措施与栽植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1)苗木失水程度、含水量和电阻值均与植物组织水分含量有关。本文对油茶苗木失水程度(即失重程度)与植物叶片含水量(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和根茎叶组织的电阻值等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明确了失水程度、含水量和电阻值之间的相关性。在实际试验中,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主要使用失水程度。(2)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油茶失水速率基本趋于一致,即初期的失水速度最快,随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缓。不同天气的失水速率依次为:晴+高>晴+低>阴天>雨天;在同一时间内,晴朗温度较高的天气下油茶失水程度是雨天的二倍(“晴+高”失水程度为25.62%,雨天为12.25%)。(3)在苗木三种存放方式中,同一时间内,苗木失水速率依次为:裸根存放>塑料袋包装存放>假植存放。存放21小时,裸根存放的苗木失水速率是假植的3倍(裸根存放失水速率为0.58%,假植为0.18%)。(4)通过对油茶地上部分(茎、叶)、地下部分(根)失水速率进行测定分析,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根部失水速率最快、变化幅度大,叶片失水速率最慢、变化幅度小,茎部界于根和叶两者之间。(5)不同失水程度对油茶栽植成活率影响显著。失水程度分别为0%、10%、20%、30%时,栽植成活率依次为97.5%、86.7%、80%、6.7%。因此,在油茶生产中,只有从起苗到栽植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保鲜措施,将失水程度控制在20%以内时,才能保证造林成活率。(6)在三种存放方式中,油茶假植存放成活率>塑料袋包装存放>裸根存放,故16℃以上的晴朗天气下,6小时内的短期运贮可采取塑料袋包装和泥浆沾根等措施,长期存放一定要进行假植;假植质量对成活率影响显著,粗放假植油茶栽植成活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高质量的假植有恢复根系生长,提高栽植成活率的作用。(7)油茶栽植时,适量的摘叶程度及合理的栽植深度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不同的摘叶程度对苗木栽植成活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0.01);栽植时将嫁接口稍露出地面1cm是油茶栽植的合理深度。(8)裸根存放条件下,不同存放时间会对油茶新梢生长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01<0.01);四种摘叶程度下,摘叶3/3的新梢生长量>摘叶2/3的新梢生长量>摘叶1/3的新梢生长量>不摘叶的新梢生长量,苗木生长前期,摘叶3/3的油茶新梢生长量是不摘叶的6.57倍(摘叶3/3的新梢生长量为1.84cm,不摘叶为0.28cm)。(9)不同失水程度下,油茶叶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抛物线型),即失水程度在0%~20%区间内,酶活性均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当失水程度达到20%时,三种酶活性达到峰值,依次为4.0214U/(min.g)、16.514U/(min.g)、0.734U/(min.g),随后呈现近似直线下降的趋势。失水程度与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均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7628、0.6431),两者在失水程度为20%以内时增加缓慢,分别从初期的43.65μmol.g-1增加到50.98μmol.g-1和29.18%增大到38.07%,随后快速增长。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油茶电阻值逐渐递增,相同失水程度下,不同部位的电阻值大小和增长速率存在差异性,前期电阻值大小顺序为:叶片>茎>根,后期顺序则相反,电阻值增长速率顺序为根>茎>叶片。影响油茶栽植成活率及生物量积累的因素多而复杂,只有根据环境条件,选用恰当的包装措施,采取合理的存放方式,严格控制存放时间,并调节好存放温、湿度,促使苗木达到较高的含水量水平,结合科学的栽植方法及后期管理,才能获得较高的造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