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就诊于山西大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山西籍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大医院风湿免疫科的93例山西籍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填写问卷调查,进行体格检查,化验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分析痛风石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痛风患者中,男性92例,平均年龄(45±14)岁,平均病程(54.0±52.3)月,平均患病年龄(40±14)岁,平均血尿酸水平(492.4±131.4)u mol/L.89.2%的患者以单关节起病,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78.5%的患者病程中累及多关节,90.3%的患者存在合并症,最常见的是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结论: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见,患病年龄轻,单关节起病,病程中常累及多关节,常伴发多种代谢性疾病。目的:应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周围尿酸盐晶体沉积情况,探索DSCT在痛风诊断中的价值,探讨DSCT所示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与痛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大医院风湿免疫科的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化验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内科医师检查关节体征,DSCT扫描双侧足踝关节和(或)双侧膝关节,了解DS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2.将90例痛风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否、体格检查有无痛风结节、影像学检查有无骨质破坏分别分组,比较各组内DSCT检查尿酸盐沉积的阳性率,了解DSCT检查结果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3.15例仅以足踝关节受累的初发痛风患者,行双足踝关节和(或)双膝关节DSCT检查,比较足踝关节与膝关节DSCT结果阳性率,了解痛风患者关节炎发作与否,和DSCT尿酸盐晶体检出率的关系。4.比较DSCT扫描双膝关节(52例)与双足踝关节(86例)的辐射量,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扫描部位。结果:1.90例痛风患者均行DSCT检查,其中在85例患者关节周围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物,DS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为94.4%。2.所有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65例)与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25例)DSCT尿酸盐沉积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3.所有患者中,体格检查有痛风结节患者(13例)与无痛风结节患者(77例)DSCT尿酸盐沉积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痛风结节患者DSCT阳性率较高。4.所有患者中,影像学检查提示有骨质破坏患者(8例)和无骨质破坏患者(82例)DSCT尿酸盐沉积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骨质破坏患者DSCT阳性率较局。5.仅足踝关节发作的15例初发痛风患者,双足踝关节和双膝关节DSCT尿酸盐晶体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615)。6DSCT扫描平均剂量长度乘积(mGy×cm)双足踝关节215.18±27.09,双膝关节144.12±19.37,两样本比较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1.证实DSCT技术诊断痛风有较高的敏感性。2.DSCT成像技术可显示扫描部位当时局部尿酸盐沉积情况,与单次血尿酸水平不一定平行。3.无论有无关节炎的发作,膝关节和足踝关节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没有差别。4.首次提出可选择辐射量较少的膝关节作为DSCT扫描部位。5.DSCT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尿酸盐的沉积,提示DSCT有可能用于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