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南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和木薯产量的提高,木薯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木薯病毒病始终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木薯普通花叶病毒(Ca-ssava common mosaic virus,Cs CMV,genus Potexvirus,family Alphaflexivi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南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和木薯产量的提高,木薯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木薯病毒病始终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木薯普通花叶病毒(Ca-ssava common mosaic virus,Cs CMV,genus Potexvirus,family Alphaflexiviridae)作为我国新近报道的一种潜在威胁木薯产业的病毒,在东南亚等国家发病率逐年递增,已呈现出全球蔓延的趋势。植物病毒侵染性克隆作为研究病毒复制、运动等机制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了解植物-病毒-载体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本研究以前期在我国首次报道发现的Cs CMV海南儋州Hainan-DZ分离物(Cs CMV-HN)为基础,采用一步法构建其全长c DNA侵染性克隆,并将其改造成能够系统性表达外源报告基因GFP的植物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开展Cs CMV病毒基因功能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农杆菌介导的侵染性克隆p Cs CMV-HN本研究采用In-Fusion无缝克隆方法,将Cs CMV-HN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克隆到p Green II-35S载体上,成功构建了其全长c DNA侵染性克隆p Cs CMV-HN。通过农杆菌注射接种本生烟和木薯扦插苗,3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第10-14天,本生烟和木薯扦插苗系统叶均出现褪绿等病症;在接种第45天,本生烟和木薯扦插苗的新生嫩叶均有明显的褪绿,叶皱等症状。经RT-PCR检测和病症观察统计,侵染性克隆p Cs CMV-HN在本生烟和木薯扦插苗中的侵染效率达100%。(2)采用重复的CP亚基因组启动子(SGP)表达外源基因策略,成功构建了2种可通过系统性侵染本生烟和木薯植株过表达GFP的Cs CMV表达载体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分别包括90 bp和171 bp重复Cs CMV的CP亚基因启动子(SGP)序列的植物病毒表达载体p Cs CMV-GFP和p Cs CMV-GFP-m1,通过农杆菌注射接种本生烟和木薯植株,经荧光观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 Cs CMV-GFP和p Cs CMVGFP-m1均可以介导GFP在本生烟和木薯植株中系统过表达GFP,且p Cs CMV-GFP-m1检测到的GFP荧光信号更强,GFP表达更高。(3)利用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2A多肽与Cs CMV的CP融合串联表达外源基因策略,成功构建了可通过系统性侵染本生烟植株过表达GFP的Cs CMV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提高Cs CMV表达载体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FMDV编码2A多肽与Cs CMV CP融合串联表达外源基因的策略,成功构建了表达GFP的Cs CMV表达载体p Cs CMV-GFP-2A。接种本生烟第7-10天,在紫外灯照射下可以观察到非接种叶有强烈的绿色荧光,第25天绿色荧光强度达到最强。进一步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了p Cs CMV-GFP-2A可通过感染本生烟系统性过表达GFP,但p Cs CMV-GFP-2A接种木薯植株并未检测到GFP表达。
其他文献
用于描述地表各种物体特征的遥感图像的数量和质量由于遥感技术的极速发展而获得了很大的提升。目标检测任务对于图像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智能监测、城市规划、精确农业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更新等领域。近年来,这些需求也驱使着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开发遥感光学图像中的各种目标检测方法。然而,与普通的光学图像不同,光学遥感图像通常呈现出相同类别目标之间尺寸差异较大,不同类别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以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于儿童文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被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市场上流通的大量作品并不在儿童的接受范围内。叠词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让儿童理解故事情节而且能够吸引儿童阅读,为此该文将重点分析叠词在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农业现阶段发展较快,因此对于化肥的需求量高。然而化肥的过量使用对环境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环境,造成土壤的肥力流失、水资源污染及土壤板结等问题,使当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与国家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相违背。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合理控制排肥量尤为重要,其中颗粒肥料在排肥管道中的颗粒密度与排肥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采用EDEM来建立排肥模型,分析颗粒肥料在排肥管道中不同
水稻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现如今我国多个省份都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水稻,近年来由于病害的侵袭造成水稻的大面积减产,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及时辨别出水稻病害进行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稻瘟病孢子以及纹枯病菌的鉴别还是采用在显微镜下用肉眼进行观察,这种方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具有主观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分别完成了对水稻稻瘟病孢子
寒地早春低温条件下,培育壮苗有利于水稻尽早返青生长,播种量和秧田水分管理是影响秧苗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黑龙江水稻旱育稀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稀植不稀”、“旱育不旱”的现象设置播种量和秧田水分管理两个因素,播种量5水平:A1(300g/m~2)、A2(450g/m~2)、A3(600g/m~2对照)、A4(750g/m~2)、A5(900g/m~2);出苗后立即模拟三种秧田水分管理水平:即旱育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别名秋黏虫,是玉米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为更科学的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通过人工调查和高空灯诱集的方法监测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三亚市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动态,对其发生危害程度、主要危害时期、迁飞路线等进行评估分析;通过田间人工接虫并笼罩的方法,对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田的经济阈值进行探讨;选用5种常用杀虫剂进行防治药效的
我国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十四五”规划)。大豆从全产业链上影响了粮食安全,而提高大豆产量可以有效缓解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目前,育种与实际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依据作物的相关表型来选择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由于传统的植株表型参数测量存在主观性强、难度大、易出错等问题,亟需一种高效、低成本、无损的表型提取方法。以寒地大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大豆冠
碱性盐(NaHCO3)为内陆苏打盐碱土主要盐碱成分,同时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盐碱土地面积日渐增加,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明确作物的抗性机制,对于有效利用盐碱地至关重要。高粱是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但幼苗期易受碱害胁迫。本研究以65份东北地区常见地方品种为材料,对高粱三叶一心幼苗进行单一碱性盐NaHCO3的处理,通过抗性筛选与综合评价得出高粱的碱耐
木霉菌(Trichoderma)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一种真菌,研究发现大多数木霉菌株可以诱导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近年来关于木霉菌在作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甜瓜、辣椒等作物,对豆类作物尤其是对芸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芸豆“白沙克”为试验品种,通过长枝木霉菌拌种的方式,探究长枝木霉菌对芸豆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为长枝木霉菌在芸豆及其相关作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在芸豆生长过程中
为明确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热带土壤肥力性状、氮素气态损失、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培养试验,设置了不施氮肥(0N)、不施氮肥秸秆还田处理(ST)、不施氮肥生物炭处理(BI)、常规施肥处理(CF)、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NST)、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NBI)6个处理,研究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性状、氮素损失、温室气体排放、水稻产量及其构成以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