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氏原螯虾具有打洞穴居的生活习性,且能威胁鱼苗的生存,因此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敌害生物加以消灭。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受到追捧,消费数量显著上升,大量捕获野生克氏原螯虾,使其自然种群愈来愈少,因此,克氏原螯虾的工厂化繁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就克氏原螯虾的工厂化繁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克氏原螯虾亲虾的选种标准为雄虾体长8.6cm,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0.993:1,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05:1。雌虾的选种标准体长为8.5cm,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0.79:1,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0.99:1。2、在药物催产过程中,HCG效果最好,处理产卵率高达77.5%,显著高于LD组的55%和对照组的20%,明显缩短了克氏原螯虾的产卵周期。3、在亲本配组繁育时,雌、雄性最佳配比为2.5:1。理想亲虾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649L2.8761(R2=0.9134,n=100),b=2.8761接近于3,为等速生长类型。4、异性别克氏原螯虾之间存在典型的交配行为,交配时间一般为1h左右,交配次数多,一般情况下交配3-4次。5、雌虾怀卵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多,其关系式为FBA=101.86L0.7881(R2=0.8731,n=100)。抱卵量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多,其关系式为HEA=2.377L24513(R20.8651,n=100)。雌虾抱卵量在产卵量一定的情况下,雌性附肢总长度越长,抱卵量越多,其关系式为:HEA=1.3776TLP1.9966(R2=0.8576,n=100)。6、扬州地区克氏原螯虾个体一年产卵一次,但是克氏原螯虾群体一年有两个产卵期,一个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产卵率为13%左右。一个在每年的九、十月份,产卵率约为58%左右。控温组比自然水温组性腺发育速度快30天左右。7、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孵化克氏原螯虾的表现主要为:随着温度的提高,摄食量减少,亲虾在新环境中适应的时间变长,腹肢摆动频率增大,受精卵孵化率降低。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克氏原螯虾受精卵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蚤状幼体期等五个时期。孵化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为:HR=-1.9375T2+95.325T一1079.8(R2=0.9916)。当T=24.6℃时,HR值最大,为92.6975%,虾苗成活率最高。受精卵与非受精卵发育结果也不同,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孵化为幼虾,未受精卵一般会失活而腐烂。8、幼虾培育饲料最适粗蛋白为29%,粗脂肪为6%;粗蛋白含量与饵料系数的关系为Y=0.0055X2—0.3196X+6.1765(R2=0.9336),此种配方饲料饲养的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高达70%,增重量大,成体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合适。82天的观察期内,控温组幼虾蜕皮9次,对照组蜕皮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