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地财政时期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获得收益最大化的一种路径或策略。后土地财政时期对于土地财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有了较统一的认识。随着我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期待越来越高,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的财税收支平衡压力会进一步增强,加之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地方财政面临区域性财政风险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面对财税增量减少的窘境,“开源节流”,增加地方财力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思维的“主逻辑”。一些地方依托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收入和土地融资等方式获取地区发展资金,千方百计拓增量、搞增收。依靠这种外延式增长、粗放型发展的财税模式,反而加重了财政的不可持续性风险。由于现行地方税制体系不完备,土地收支管理薄弱,由此引发的问题较为频繁。后土地财政时期出现的财税现实困境暴露出过往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究其根源,无疑是现存财税制度的供给应对后土地财政时期预期不足所致。依靠“摸着石头过河”和“先行先试”的探索模式,我国财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在短短数十年间“成建制”的快速形成,取了长足进步,但将财税收支行为纳入法律规范体系之内的工作还不完整。如何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呼唤,在财税制度供给侧进行调整,以化解当前后土地财政时期的现实财政困境,通过机制的衡平纠偏,优化财富分配的社会实质公平的效能,最终实现新时代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正是本文研究的缘起与目的。围绕这一基本思路,本文从我国后土地财政时期现实财税问题入手,循从“认识现象——问题梳理——理论回应——对策应对——法治展望”的基本逻辑框架来组织论证,全文(引言及结论除外)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后土地财政时期我国现实财税问题。本部分重点从财税不可持续风险和财税制度供给现状探析两条主线来探讨现实财税困境。在阐述后土地财政时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财政模式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论述,指出其不可持续的现实财税困境。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地方财政失衡结构加剧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陷入了与土地绑定的财税困境。重点分析了这种现实财税困境和失衡问题,根源上与现行财税制度的供给应对后土地财政时期预期不足所致。以变革为主要的时代加剧了规范动态变化与制度稳定性之间的张力。具体表现为财税法律制度规范性在效力等级和结构体系上存在不足,需要从权力约束观念和制度体系完善两个层面加以补强。第二章后土地财政时期减支增收财税法理与依据。本章从财税收入、支出和体制三个方面组织分析,阐明了实施“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的基本理据。第一节,阐述了财政混合型收入模式由传统管控、调控中心主义向公共财政转型,以及财税法律规制的基本理论。对财税收入形态和结构失衡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二节,结合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对于政府职能边界和财政支出总规模合理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就财政支出结构过于偏重经济建设和支出管控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节,以财政分权理论作为基础分析了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和权责配给的刚性与柔性选择,以及分税制在纵向财税体制权责的配置问题。第三章后土地财政时期减支增收财税法理念。本部分重点就后土地财政时期财税理念的革新问题进行了探讨。辩证分析了“减支增收”因何而减与为何而增的抽象关系,进一步解释了减支增收的实质是结构性调整的问题。论述了非均衡经济现实下,财税法律制度体系不均衡的问题,需要运用衡平的理念予以纠偏调平。主要通过财税资源的配置、财税收支结构、权力与控权之间的均衡来实现。从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入手探讨了财税法的效率价值,具体分析了后土地财政时期财税法在收入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和财税支出领域差异化的效率价值。重点讨论了财税法律制度的实质正义倾向,具体分析了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所要遵循的分配正义、代际公平和人本主义精神内核。第四章后土地财政时期财税法律规制路径选择。本部分主要探讨“衡平—效率—公平”理念体系下的财税法律规制路径的选择。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开始,分析了后土地财政时期财税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功能结构多重失衡的情况下,需要以减支增收为路径进行法律规制调整。第二节系统梳理了古典财税理论到现代财政理论中关于减支增收财税思想的理论源泉,为法律规制架构在理论层面做进一步的铺陈。第三节论述了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的路径,以规范为基本范式、衡平为基本方法。法律规制体系建设方面,以财税体制结构要素为总体架构,以重塑央地关系实现财税体制均衡配置为核心塑形,以收支两端调整实现财税法律体系整体优化为基本架构。第五章后土地财政时期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制度。本章从增收行为、支出行为和其他相关制度的规制三部分论述了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具体制度完善的对策。第一节,从结构转化和非税收入规范化治理角度论述了财税收入结构的优化问题;从体系完善、立法权配置、税种组合优化三方面论述了地方税法律体系的构建问题;对政府性基金的法律约束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二节,具体分析了后土地财税时期支出范围的规制问题和财税支出结构失衡的调整问题,论述了政府间财税支出责任的衡平配置,具体提出了预算法向控权转型、制定财税支出法的具体立法建议。第三节,相关规制制度中,重点论述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纵横两个方面的弥合均衡作用及规范化问题。具体分析了地方债的法律规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的问题。第六章后土地财政时期减支增收财税法治展望。本章论述了减支增收法律规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财税法治观念的重塑和法治价值的回归,既是权力观念的重塑、也是实质正义的追求,而具体表现为法律形式的补强。论述了通过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框架体系的优化和调平,树立财政“紧日子”的观念,实施有效减支和相对增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财税法治的实质正义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享。届时将看到一个财税法律位阶提升、法律结构层次分明,解决了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的现代财税法治体系。结语部分,回顾了全文核心观点,强调了减支增收财税法律规制是实现制度体系衡平到财税法治体系实质公平演进的一种回应型方法路径。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拟通过研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层变革。但相关研究聚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教学方法、测评工具、能力表现等,对该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大学期间不同性别学生在该能力上的增值研究更少。开展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性别差异研究有利于科学解释不同性别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特点,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为研究该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
在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品占世界资产价值不足5%,其风险却能依托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和贸易联系传导到各个国家,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受此影响,系统风险尤其是银行部门的系统风险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部门以及学者的重视。国内外系统风险事件的共同点是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和溢出效应,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是风险得以扩散和放大的必要条件。201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
全纯映射的线性化问题是复动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有著名的Douady猜想.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多项式的线性化问题,关于有理映射的线性化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从不可线性化的角度对有理映射的线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有理映射不可线性化时,其Cremer点的小循环性质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对临界轨道附加条件的有理映射(这里称为饱和有理映射).利用扰动,拟共形手术和Yo
随着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军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装备采办费用逐年增加。这直接导致了武器装备采办过程中“拖进度、降指标、涨成本”现象(以下简称“拖降涨”)频生,甚至成为世界各国国防采办的痼疾。所谓“拖降涨”,表现为:采办费用超支,国防预算压力加大;采办进度延滞,影响装备更新换代;性能指标降低,难以实现预定军事能力。针对“拖降涨”问题,世界各国积极推行了采办改革和管理倡议,其中以美国为甚。尽管“拖
随着网络技术的更迭升级,网络社会、信息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网络对人的存在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话语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使命来说,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正在于教育和引导社会民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以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由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性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由此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
近年来,美国政府为巩固全球战略地位、实现国内经济复苏,对其现行的多项经济政策进行了频繁地调整,使得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频频走高。一国政策不确定性的升高不仅会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及产出等变量,引起国内宏观经济波动,而且会跨越国界,形成明显的溢出效应,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中国高度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来往密切。同时,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和国际地
我国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质量的内在需求,以及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持续监管引导,正使得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日趋成为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发展的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科学合理、适应实际经营环境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包含内源融资、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务性资本工具等在内的多种融资方式由于其补充资本、维持偿付能力和财务杠杆的独特作用,
金融排斥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力行普惠金融政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为世界金融包容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家政策与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事业的高度支持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服务供给方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的金融排斥。而由于金融需求方排斥以及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匹配,造成的金融排斥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何解
近年来,对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估,以及相关评估工具的开发逐渐成为教师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虽有相关研究尝试采用国外或自编评估工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但仍存在评估理论不够深入,指标和工具系统性、科学性(信度和效度)缺乏等问题。为增强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及其指标与工具开发的系统科学性,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的梳理以及访谈扎根建模的方式,以现
本研究源自对老年教育、老年学习欣欣向荣景象的专业思考,主要择取了“获得感”这一既是人们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又是老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作为研究视角,并以上海市的老年学习者为调研对象,旨在最大限度地展现老年学习价值的真实面貌,进一步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热情,促使老年教育实践不断得以完善。在正式展开老年学习价值研究活动之前,通过对“价值”的主要内涵、主要特质等进行细致的考量与深入的解读,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