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通过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VAS疼痛指数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肢体肿胀程度变化指标评估头针结合靳氏肩三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2.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观察头针结合靳氏肩三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VAS疼痛指数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肢体肿胀程度变化指标评估头针结合靳氏肩三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2.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观察头针结合靳氏肩三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患者中枢效应的影响。方法:本文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入选患者行抗血小板聚集防止新斑块或血栓形成、降脂稳斑防止血管内斑块进一步增大;针对患者基础疾病遵循相关疾病处理原则,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心室率等,并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靳氏肩三针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入组患者均予以治疗3周,每周持续治疗5天,每天1次,每次30min。评价两组阶段治疗效果,观察两组3个周期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VAS疼痛指数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肢体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同时随机选取两组中患者3例行BOLD-fMRI检查。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3周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5);同时通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3周治疗后,疼痛指数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表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通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发现,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3周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5);同时通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发现,观察组提升更加明显(P<0.05)。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3周治疗后,肢体肿胀程度均有明显减轻(P<0.05);同时通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发现,观察组肢体肿胀减轻程度尤为明显(P<0.05)。5.BOLD-fMRI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靳氏肩三针治疗对两侧小脑及病灶侧额叶、中央后回、颞叶、枕叶、基底节区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加入头针针刺时病灶侧枕叶、中央后回有进一步增强,并扩展至病灶侧胼胝体压部。6.经过3周治疗后,头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5.00%,其中显效患者8例,有效患者30例,而仅靳氏肩三针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0%,其中显效患者4例,有效患者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早期疼痛改善方面,联合治疗患者经治疗后早期疼痛改善率为95.0%,仅靳氏肩三针治疗的患者早期疼痛改善率为87.5%;在上肢功能改善方面,经3周治疗后联合治疗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率为90.0%,仅靳氏肩三针治疗的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率为65.0%,(P<0.05)。结论:头针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患者上肢疼痛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靳氏肩三针治疗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肩部功能;BOLD-fMRI扫描分析结果提示靳氏肩三针治疗是以局部作用机制为主,加用头针后部分脑功能区明显增强,其机理可能与促进病灶侧枕叶、中央后回、胼胝体压部等区域神经元激活在上肢信号接受、处理、加工、反馈等环节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扶正抗癌汤联合TC方案治疗卵巢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扶正抗癌汤治疗卵巢癌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动物实验从分子水平评价扶正抗癌汤联合顺铂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扶正抗癌汤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扶正抗癌汤治疗卵巢癌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论文一:本研究从201
选用筛孔孔径(Φ)为1.0+1.0、1.5+1.5、1.5+2.0、2.0+2.0 mm的筛片组合对豆粕进行粉碎,获得粒度为450、540、683、827μm的豆粕,然后经过混合配制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并进行仔猪饲养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粉料,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大,仔猪养分利用率降低。对于颗粒料,豆粕粉碎粒度的变化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没有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消化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特征。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96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40例作为CIN组,慢性宫颈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免疫细胞、免疫因子水平。根据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将宫颈癌患者分为鳞癌组和腺癌组,比较鳞癌组和腺癌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免疫因子水平。对宫颈癌组患者进行HR-HPV检测,根据结果分
目的:评估优化溃结方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优化溃结方治疗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药物入血成分以及抗炎作用靶点,以揭示优化溃结方治疗大肠湿热证UC的药效机制与抗炎机制。材料与方法:1.收集2021年3月~2021年9月就诊于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的大肠湿热证UC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优化溃结方)和对照组(柳氮磺吡啶肠
目的:心房颤动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脑栓塞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当前临床较为棘手的心血管疾病。探究其病理机制、寻求临床有效、患者长期受益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围绕祛痰化瘀中药复方设计了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两大部分,观察祛痰化瘀中药复方的临床有效性并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祛痰化瘀中药复方治疗阵发性房颤(痰浊血瘀型)临床
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院内制剂“补正续骨丸”联合人工骨植骨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head,ONFH)的临床疗效,为“补正续骨丸”联合人工骨植骨这一治疗方法可能延长股骨头生存时间提供客观临床依据。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补正续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能靶点及信号通路,应用补正续骨丸联合人工骨植骨干预犬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验证其作用及优势。3在分子生物学层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发现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经筋损伤规律,并通过制定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为本病的针灸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论文一: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482例。触诊寻找结筋病灶点,范围为手足阳明经筋、手足少阳经筋、手足太阳经筋,在头前部沿着经筋循行方向进行触诊,由上到下,程度由浅到深,范围由中间扩散至两侧。根据结
目的:复发转移是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中医药干预预防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仍是重要的临床课题。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完成辅助治疗或无需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医以防止复发转移、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为治疗目的,临床上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行中医巩固治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多年来在“形神统一理论”指导下进行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评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