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新课程标准(2003)明确提出了构建新的评价模式的建议,要求新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成果也要关注其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新课标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形成性评价研究的新纪元,之后相关文献大量涌现。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聚集在高等教育层面,在中学的研究领域还有较大缺口。本研究论文正是为了探究实施形成性评价对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论文第一章介绍了实证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问题,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第二章首先回顾了形成性评价理念发展的历史以及该领域专家对形成性评价定义和特点达成的共识,总结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并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最后探讨了当今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第三章描述了实验方法和过程。笔者在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高二年级2个平行班级,与59名学生一起开展了5个月的实证研究。研究旨在探索形成性评价对高中英语学习者可能带来影响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形成性评价对于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语言学习策略(以新课标注明的八级目标为测量内容)和语言学习动机有什么影响?其二,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业成就(以高考模拟试卷得分为衡量指标)有什么影响?第四章是对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面谈访问、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档案袋这五种形式。定量方法收集了《学习策略和动机调查表》实验前后数据,高考模拟试题的实验前后数据,并将数据用SPSS19.0进行了实验班级和控制班级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和独立样本T检。在此基础上,对定性和定量的结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呈现和分析。第五章首先阐述了本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研究者的观点。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对于实验主体的语言学习策略,特别是新课标阐释的调控策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意味着教师或教育研究人员应审慎对待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成绩的观点,明白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结果不尽相同。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将会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了解其局限性才能在实际环境中扬长避短,并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促进这一被寄予厚望但尚无定论的评价理念的发展。同时,研究过程显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于教师丰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仍有不可否认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能为老师和学生构筑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一种互助互学的氛围,这些优势或将共同发挥作用,最终促进教与学的提升。基于此,研究者对如何让形成性评价更好地在中学英语教学环中境发挥作用给出了建议。最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一并做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