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我国信用卡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极大地拉动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有着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然而,我们在享受着信用卡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与物质财富时,也在承担着种种风险的侵蚀。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什么途径对已经出现的风险“亡羊补牢”以及对潜在的风险“未雨绸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信用卡市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控制的现状。在信用风险的控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目前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极大地影响商业银行对客户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在现有的信息基础上,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分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观性强、方法不够科学、缺乏量化的统计模型作为评分的技术支撑;信用方面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也使信用卡市场整体运行缺乏有效地法律保障。笔者建议,首先应动员全社会,以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为主体,联合银联、银监局、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解决最基本的信用数据缺乏问题;优化现有的信用评分指标,剔除对信用影响甚微的因素,引进一些动态指标;参照国际先进信用评分方法,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模型;应适当吸收一批高端的数理统计人才,高度重视评分模型的高科技性。欺诈风险的控制同样存在很多漏洞。实现EMV迁移是克服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关键措施,但是面对巨额的迁移成本和尚不完善的信用卡受理市场,迁移步伐一再受阻,给了不法分子许多可乘之机。此外,频繁发生利用自助终端以及POS机犯罪案例,揭露了信用卡受理市场存在的缺陷和种种不安全因素。为此,笔者建议:EMV迁移的巨额资金成本问题,可以通过推销集磁条卡和IC芯片为一体的IC复合卡来延长过渡期;寻找多方主体来共同承担,如借助政府的扶持、通过广告的手段引进企业投资等,减少商业银行单方面的压力;对现有的特约商户,严格管理,杜绝特约商户的非法牟利行为;强化对ATM自助设备的监管,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分子的恶性套现行为;防范欺诈风险的最后落脚点落在广大持卡人身上,从自身的安全用卡意识做起,谨慎的对待每一次信用卡交易,不要给犯罪分子留下作案的机会。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可控性最强的风险。目前的信用卡市场经营方式粗放,有些商业银行对风险估计不足,不合理的扩大信用卡业务;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人为简化流程甚至违规操作,为日后的信用卡安全性留下隐患。笔者建议,首先要从信用卡的操作环节上突破,尤其是在发卡审核、授信、监控等行为上,要把政策有效落实,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改变现在的粗放经营局面;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充分重视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两方面来强化风险意识;最后,商业银行应强化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全行要培养至上而下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成立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内控机构。信用卡行业不仅是我国的新兴行业,更是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信用卡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信心不断克服缺陷,日益完善风险管理,为信用卡的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