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动前给予电针大鼠“足三里”穴,通过观察运动后大鼠血浆乳酸(L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测定大鼠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内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二羟苯乙酸(DOPAC)、五羟吲哚乙酸(5-HIAA)来探讨电针“足三里”穴防治大鼠急性运动疲劳的外周效应和中枢机制。 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三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大鼠又随机分两批处死:一批于运动后即刻处死;另一批于运动后3h处死。用一周跑台训练方案造成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大鼠急性运动疲劳模型,运动前采用电针刺激电针治疗组大鼠“足三里”穴(参数为连续波、2Hz、5mA、30min、1次/d)。乳酸氧化酶法测血浆LAC,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血浆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血浆MDA,用HPLC-ECD测各核团脑匀浆DA、5-HT及DOPAC、5-HIAA。 结果:(1)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血浆 LAC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尤其在运动后3h时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大鼠血浆SOD活性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以运动后即刻时尤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组 MDA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P>0.05)。(2)海马5-HT电针治疗组则显著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和安静对照组(P<0.01);海马5-HIAA电针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和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海马DA、DOPAC未检测到。(3)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运动后即刻下丘脑5-HT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3h则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3h,电针治疗组下丘脑5-HIAA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运动后即刻,电针治疗组下丘脑DA含量较同期模型对照组高(P<0.01),运动后3h,电针治疗组却比同期模型对照组低(P<0.05);运动后即刻,电针治疗组下丘脑 DOPAC含量比模型对照组低(P<0.05),运动后3h两组间无差异。运动后3h,电针治疗组下丘脑DA/5-HT明显高于同期模型对照组(P<0.05)。(4)运动后即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纹状体5-HT含量显著下降(P<0.01),纹状体5-HIAA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3h,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纹状体DA含量显著下降(P<0.01),纹状体DOPAC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3h,两组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电针治疗组纹状体 DA/5-HT显著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P<0.01);运动后3h电针治疗组纹状体DA/5-HT高于安静对照组,并且明显高于运动后即刻电针治疗组(P<0.05或 P<0.01),与同期模型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P>0.05)。 结论:(1)电针“足三里”穴具有防治外周急性运动疲劳和促疲劳恢复作用。(2)降低血乳酸水平,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可能是电针防治急性运动疲劳外周机制之一。(3)电针“足三里”穴可影响中枢DA、5-HT代谢与含量进而影响中枢疲劳。(4)运动前电针“足三里”穴可能会加重运动后即刻中枢疲劳,但可能促进运动后3h内中枢疲劳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