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阻燃作用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氨基环三磷腈是最早商品化的磷腈类阻燃剂之一。但该化合物水溶性大,碱性较强,与副产物氯化铵分离困难,难以作为添加型阻燃剂用于塑料。六氨基环三磷腈可自聚为难溶于水的聚氨基环三磷腈(PHACTPA),但PHACTPA吸湿性较强,水溶性仍然较大,热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对三聚氰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MPHACTPA)进行了研究。以三聚氰胺(MA)、六氯环三磷腈(TCP)和液氨为原料,通过三聚氰胺和六氯环三磷腈缩合,再氨化,最后缩聚制得MPHACTPA。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六氯环三磷腈缩合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8h;缩聚最佳条件是:聚合温度为180℃,聚合时间为15min;通过三聚氰胺改性,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产率和磷回收率,降低了产品的吸湿性和溶解性,改善了产品的热稳定性。当TCP和MA的摩尔比分别为1:1、1:1.5和1:2时,制备了三种三聚氰胺改性聚氨基环三磷腈(MPHACTPA-1、 MPHACTPA-2和MPHACTPA-3),比较了它们与PHACTPA对环氧树脂(E-44/DG731)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PHACTPA、 MPHACTPA-1、MPHACTPA-2、MPHACTPA-3对E.-44/DG731都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当添加量为30%时,阻燃E-44/DG731的LO1分别为29.6%、28.6%、30.1%、28.3%,燃烧级别分别为FV-0、FV-0、FV-0、 FV-1级,其中MPHACTPA-2的阻燃作用最好。与未阻燃E-44/DG731相比,阻燃E-44/DG731的热释放速率、最高热释放量和总热释放量明显降低。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HACTPA和MPHACTPA均降低了E-44/DG731的热稳定性,但MPHACTPA-1的影响小。残炭分析结果表明:PHACTPA和MPHACTPA对E-44/DG731主要是通过凝聚相产生阻燃作用。它们受热分解成磷酸、偏磷酸等,促使E-44/DG731脱水炭化,并在树脂等分解释放出的NH3、N2、CO2等惰性气体作用下形成膨胀炭层,此层通过隔热、隔氧及阻止可燃性气体进入气相,而产生阻燃作用。热重-红外和磷残留率分析发现,分解成的部分磷化合物挥发至气相,可能在气相产生阻燃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成年骨组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协同Ce/Zr基催化剂强化脱除废气中含碳化合物技术,能在较低的背景温度下实现对废气中含碳化合物高效的脱除。本文采用浸溃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的 CuCe0.75Zr0.2
如今,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受到高度重视.相关政府与组织通过颁布碳限额,碳交易政策和碳税政策等相关策略用来控制碳排放量.碳交易政策指权威组织(一般是政府相关机
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DO指数测算和分析了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三位数行业产业集聚。结论如下:(1)三位数行业中15.9%的行业表现为集聚,9.3%的行业表现为分散。(2)行业集聚通常发生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而分散则主要发生在中距离尺度上;最大程度的集聚与分散均在中长距离上最为明显。(3)长三角地区集聚行业以"小分散大集聚"模式为主体。(4)部分行业的集聚距离超出行政单元的等圆直径。(5)企业规模不
文 [1 ]中的定理 1推广了印度数学家J·V·chaud hari和M·N·Deshpande在 1 996年 2月发现的“漏网之鱼”这一规律 ,回答了戴宏图先生提出的问题[2 ] ,也推广了美国俄亥俄州数学家OwenThomas在 1 996年 9月所
《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她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现代化服务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文章分析了五四运动对党培育年轻干部的适用性,探析五四运动对年轻干部培育工作的启示:爱国之情是加强政治引领的前提;理想信念是
研究了某些化合物对丁羟(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的影响。实验发现,FG是一种降低HTPB推进剂压强指数的高效添加剂。当FG与亚铬酸铜组合使用时,可在提高推进剂燃速的
湿地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蕴含丰富资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不断的进入湿地,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重金属作为一种不可被降解的污染物能够通过水体以及大气的运输进入湿地并不断累积,其毒性以及可通过食物链放大的特点是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因此,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