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情志相胜理论及其养生应用研究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idcxi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志学说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情志相胜法首载于《内经》,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治疗情志失调及其所致病证,其基本内容为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胜怒。情志相胜法被历代医家所发挥与应用,并有许多珍贵资料保存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疾病凸现出来,人们步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世界医学需要中医的参与。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精神心理理论以及心理疾患治疗方面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系统整理情志相胜理论,探讨其原理,并转化为情志自我调控养生之法,为人类开拓战胜自我、促进心身和谐的健康大道是本课题的基本任务。 本课题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情志学说的论述及后世的发挥进行整理研究,探讨了情志相胜法的原理,并论证了情志相胜法从治疗领域扩展到养生自我调控的可行性,情志相胜自我调控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情志的基础理论研究 情志即“七情”、“五志”,它是人类正常的生命活动,其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之精气,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动于内,情表现于外。情志的产生不仅有生物学基础,也有社会人文学内涵,具有人类学特点,人类高度发达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是任何动物不能比拟的。情志致病范围广泛,其致病规律为始于气、皆为内伤、各有所主。 2.情志相胜理论的研究 首先梳理了情志相胜理论源流,提出情志相胜学说源于《内经》,经后世医家张从正、朱震亨、张介宾、吴昆等丰富补充、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其次,从情志阴阳五行论、情志心神主宰论、情志脾思调控论及现代实验研究四个方面解析情志相胜法的基本原理: 情志阴阳五行论认为情志相胜是根据阴阳互制、五行生克制化模式建立起来的。广义的情志相胜是情志阴阳两极相互制约;狭义的情志相胜则运用五行相克之理,依固定的模式,克制与纠正过激不止的情志,从而使人恢复至平和的情绪状态。其实质是对情志活动中精气运动方式的调整,暴怒而精气宣泄太过冲逆者收之、下之,狂喜而精气激奋亢烈者收之、衰之,恐惧不止而精气陷落下溃者奋之、举之,悲忧不制而精气收涩消蚀者宣之、散之。 从心神主宰和脾思调控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是本课题独特的视角。情志与五神密切相关,心为情志形成与活动之主宰,情志为病易伤心神。思既属于意识思维又属于情志活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从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供需两方面阐述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存在的物流服务内容单一、基础物流服务
本论文以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流域的江西林区、白扎林区,长江流域的玛可河林区和黄河流域的麦秀林区为研究地点,分析了主要林区种子植物区系、植物物种濒危等
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单膜和双膜2种覆盖方式对棉花播种孔土壤总盐、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可以降低0~10 cm土层播种孔土壤盐分含量,棉花出苗率增加13.7百分点,
目的探讨四川德阳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编码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
判定正项级数∑n=1an的敛散性,当达朗贝尔或柯西判别法失败后,可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判定敛散性.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吴逊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于1995年10月10~13日在成都举行,共收到论文近千篇。表明第三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以来,全国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现
本文通过回顾全息术的发展历史 ,综述了现代全息术的应用现状 ,指出了其前沿研究领域 ,并对全息术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期刊
<正> 产科学在中专护理教育中所占份量很小,临床实习仅安排2~3周,在如此短的时间,要护生对产科有个全面的了解,的确具有一定难度。针对此情况,为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自1996年起
假如,中国货币利率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在国际市场永远是"橘子与苹果"那样"不可比"的话,那么中国可能是60年、甚至100年也无法与美元、欧元、日元进行融通,成为永远的"南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