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志学说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情志相胜法首载于《内经》,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治疗情志失调及其所致病证,其基本内容为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胜怒。情志相胜法被历代医家所发挥与应用,并有许多珍贵资料保存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疾病凸现出来,人们步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世界医学需要中医的参与。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精神心理理论以及心理疾患治疗方面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系统整理情志相胜理论,探讨其原理,并转化为情志自我调控养生之法,为人类开拓战胜自我、促进心身和谐的健康大道是本课题的基本任务。 本课题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情志学说的论述及后世的发挥进行整理研究,探讨了情志相胜法的原理,并论证了情志相胜法从治疗领域扩展到养生自我调控的可行性,情志相胜自我调控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情志的基础理论研究 情志即“七情”、“五志”,它是人类正常的生命活动,其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之精气,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动于内,情表现于外。情志的产生不仅有生物学基础,也有社会人文学内涵,具有人类学特点,人类高度发达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是任何动物不能比拟的。情志致病范围广泛,其致病规律为始于气、皆为内伤、各有所主。 2.情志相胜理论的研究 首先梳理了情志相胜理论源流,提出情志相胜学说源于《内经》,经后世医家张从正、朱震亨、张介宾、吴昆等丰富补充、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其次,从情志阴阳五行论、情志心神主宰论、情志脾思调控论及现代实验研究四个方面解析情志相胜法的基本原理: 情志阴阳五行论认为情志相胜是根据阴阳互制、五行生克制化模式建立起来的。广义的情志相胜是情志阴阳两极相互制约;狭义的情志相胜则运用五行相克之理,依固定的模式,克制与纠正过激不止的情志,从而使人恢复至平和的情绪状态。其实质是对情志活动中精气运动方式的调整,暴怒而精气宣泄太过冲逆者收之、下之,狂喜而精气激奋亢烈者收之、衰之,恐惧不止而精气陷落下溃者奋之、举之,悲忧不制而精气收涩消蚀者宣之、散之。 从心神主宰和脾思调控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是本课题独特的视角。情志与五神密切相关,心为情志形成与活动之主宰,情志为病易伤心神。思既属于意识思维又属于情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