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受地震影响发生核泄漏事故,受其影响,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在一夜之间发生突转。国家调整《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发展核电,必须按照确保环境安全、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实到核电规划、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及所有相关产业。要用最先进的成熟技术,持续开展在役在建核电机组安全改造,不断提升我国既有核电机组安全性能。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加大核电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力度,加快建设核电安全标准法规体系,提高核事故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强化核电安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发展”的方针被“安全第一”所取代。《红沿河核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研究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核电发展形势;安全文化的含义及其作用;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和关系;核安全文化的构成和人因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了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以及影响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和安全文化建立的主要措施。核电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大程度地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并使之铭刻于心,深刻认识核安全与提高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安全文化的产生与核能界安全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安全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诸多领域,尤其是核能界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核安全文化是核电管理的核心文化,是从事核电工作的所有单位与个人必须遵循的高于一切的处事准则。本文通过对上述内容具体分析,对新形势下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和办法,这对规范新建核电企业的核安全文化建立和有效推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