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农村社会救助一直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我国各地农村地区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也影响了社会救助方式的选择。本项研究以农村社会救助为研究对象,以金塔县为例,进而推及广大农业发达而工业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研究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救助对象选择、服务项目、救助标准等问题,文章从文化和需要角度,分析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应当如何有效进行目标定位,并与传统的社会保护网络有效衔接,以提高效率和满意度。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以章节的形式体现: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问题等;第二部分,文献回顾,综述了我们现行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内容、学者们对于农村社会救助内容、服务方式选择、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政策建议;第三部分,分析金塔县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及其在救助对象选择、服务提供方式、资金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第四部分,探讨了社会救助实务中的收入来源认定难、救助中的耻辱感与福利依赖问题,并提出应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因素,有效区分社会救助与传统的社会保护网络,并促进两者的有效衔接。 本文认为农村社会福利不应只限于给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应该是从人的权利出发,满足农民居民的常理性生活需要。这就需要一个充分而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个体系应该能与各项相关福利措施有效衔接,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风险应对机制的不足,并且采取足够制度化、操作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目标定位,由政府主导,发挥各种可能的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实现社会救助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提高服务的可及性与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