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工资制度是商品经济和现代工资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所通用的法律手段之一。新的形势下,最低工资制度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法律的对人权的价值诉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最低工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与发展权益,从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体现的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西方国家,其最低工资制度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与完善,其中的标准制定、执行程序等许多内容对我国的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发展至今进步明显,以《最低工资规定》为代表的制度设计与以往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现如今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以待改进。从法律制度自身角度看,需要在立法等级、制度规范性、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提升。最低工资制度的核心是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与调整,通过分析在我国现阶段最低工资标准条件下所表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的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理论,可以在标准的制定与调整措施、相关程序的变革等方面寻求突破;特别是针对我国目前最低工资标准过低的情况,来通过各种措施对其进行提升。同时,最低工资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十分突出,需要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宣传水平、完善监督职能等途径来促使最低工资制度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