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房颤(AF)目前是我国较为多发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房颤与右心结构变化及功能不全通常合并存在,但对于房颤患者治疗前后右心形态及功能改变的超声心动图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价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前后右心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手术对房颤患者右心大小与功能的改变,从而评价射频消融手术对于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可定量的数据。方法:收集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收入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35名,所有患者于行射频消融手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患者常规连接心电图,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测量如下参数: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d),右房短径(RASd)、右房长径(RALd)、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组织速度(S’)、右室做功指数(RIMP)。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储存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右室全容积图像,导入EchoPac软件,手动勾画右心室内膜,系统自动显示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以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与术前相比,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TAPSE、RVEF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房颤患者术后3个月RVFAC、S’升高,RIMP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患者术后RASd、RALd、RVESV、RVEDV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的右心减小、右心功能提高。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较,射频消融手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右心参数改变更为显著。经研究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用来评价房颤患者右心容积及功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