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论”视角下同一策略中情态动词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共演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校园演讲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对学生进行演讲并旨在激励和鼓舞。本研究将伯克的“同一论”与情态动词相结合,试对比分析中美名人在与学生取得同一时同一策略及其对应情态动词的使有何异同。本研究共选取中美两国名人的16篇英文校园演讲作为分析对象,并且借助UAM Corpus Tool对情态动词及同一策略的分布进行标注。在此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中美名人在同一策略中情态动词使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中美名人在校园演讲中对内容同一策略的使用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使用最频繁的同情同一,其次是对立同一,最后是误同同一。这项结果映证了伯克的观点,即“同情同一是最经常使用的策略”。此外,在同情同一和对立同一中,中美校园演讲主要借助认识情态(可能性、预测性、必要性)来实现同一。这表明中美名人靠主观性向听众传达观念,表达情感。然而,中国演讲者大量使用“预测性”的情态来表达认识情态,但美国名人结合了“可能性”和“预测性”。这说明中国名人表达情态的方式较为单一。同样地,对立同一和误同同一可以由动力情态实现,并且中美演讲者使用表“能力”的情态比表“意愿”的高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当面对学生听众时,中美名人希望通过强调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来鼓舞他们。对比分析情态动词的具体使用情况下,受校园演讲与学生未来息息相关这一因素影响,中美演讲者使用表认识的“will”最多。另外,在实现对立同一和误同同一的过程中,“can”(表能力)比“will”(表意愿)使用频率高,这一点是考虑到学生更重视能力而非口头上的要求。就情态动词使用的不同之处而言,美国名人趋向于使用“could”和“must”来表达认识而中国名人更多地借用“may”和“should”,这些不同之处说明在表达相同情态意义的时候,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中低值情态而美国人多使用中高值情态。低值情态动词表现出说话人的礼貌性,给与听者较大的接受空间,但同时也表达出对自己观点的不自信。在使用高值情态动词表达“必要性”和“义务性”时,中国演讲者多使用“should”来强调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而美国演讲者通过“must”突出客观必要性。再则,中美演讲中否定形式的使用表明了演讲人通过构建真实的或想象的共同敌人与学生统一并取得同一。然而,美国人更喜欢使用动力“can”来表否定,而中国人更多的使用动力“will”。考虑到学生的特性,能力上的否定更容易激起他们共抗敌人从而实现对立同一。综上可推断出中国名人面对学生演讲时,使用同一策略的能力与英语本族人相似。而在实现同一的过程中,中美名人对情态动词的选择存在差异。整体来说,中国演讲者更倾向于使用低值或中值情态,从而展现出一个略温和,略欠自信的英语演讲者的形象。
其他文献
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福建省出口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严重,并将长期存在,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
文章从分析微小型企业的组织经营特征及融资需求的特殊性角度,阐述了非正规融资是各种社会资本聚集的最佳方式,社会资本网络通过非正规融资推动了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贯通。企业
根据公开资料来源,介绍了日本近年来焊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包括日本科学研究项目中关于"焊接"课题的统计情况、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有关"焊接"的问题,以及近年来在日本全国焊
根据国家标准工业无水氟化氢中氟硅酸的测定方法,结合日常测量结果,对无水氟化氢中氟硅酸的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