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基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其嵌/脱锂性能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普遍地应用于各种设备之中,与早期开发的可充电电池系统相比,锂离子电池在重量和体积方面均显示出更高的能量密度。近年来,作为动力电池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电动汽车(EVs)之上。氧化铁材料的理论储锂容量可以超过1000 m Ah/g,远远高于目前使用的石墨负极(372 m Ah/g),同时兼具储量丰富、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等优势。然而其通常具有较短的循环寿命,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锂化和脱锂化过程中将明显的体积膨胀(>200%),进而引发材料的粉化和电极结构的破坏;另一方面,氧化铁相对较低的本征电导率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提高氧化铁基锂离子电池负极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为研究目标,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氧化铁基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的复合相包括碳材料、其它金属氧化物材料、陶瓷材料等。复合材料的特殊形态与结构有助于缓解由于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微观应力,从而赋予了电极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能;同时,复合相之间的多种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强离子和电子在材料中的有效传导,提高电极的倍率性能。此外,在本文中还尝试了区别于传统涂覆工艺的电极制备方法,即激光烧蚀铁箔制备一体化电极的方法,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以及后续焙烧的工艺制备了碳包覆核/壳型Fe2O3@C纳米胶囊(Fe2O3@C NCs)。碳包覆层可以避免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直接接触,确保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形成稳定SEI膜。此外,由此包覆结构突出的“赝电容效应”进一步增强了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和电子的传导,使得电极整体具有了优异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Fe2O3@C NPs电极在循环100次后的可逆容量为1031m Ah/g;在更高的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的可逆容量达到637 m Ah/g。(2)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及后续焙烧处理工艺,制备了Fe2O3/Ti O2纳米复合颗粒(Fe2O3/Ti O2 NPs)。其中,Fe2O3和Ti O2两相紧密结合,Ti O2相所具有的小应变特性使其作为稳定相可有效缓解Li+离子在材料中嵌/脱时产生的应力变化;同时,Ti O2在嵌锂过程中将形成LixTi O2相,其中的Ti3+还可以提高材料的整体导电性。与纯Fe2O3纳米颗粒制备的电极相比较,Fe2O3/Ti O2 NPs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在0.2A/g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804.3 m Ah/g;在更高的2 A/g电流密度下,300次循环后的可逆比容量稳定在495.2 m Ah/g。(3)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结合后续焙烧工艺,制备了端部镶嵌Fe2O3颗粒的Fe2O3@Si C纳米线(Fe2O3@Si C NWs)。一维(1D)Si C NWs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可以缓冲Li+离子嵌/脱过程中产生体积变化、增加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纳米线之间相互连接构成导电网络,为电子的传导提供了快速通道。此外,Si C相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可明显提高电极的结构稳定性。以Fe2O3@Si C NWs制备的负极,在1和3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可逆容量分别可达775和576 m Ah/g。(4)通过在薄铁箔上激光烧蚀氧化、以及涂覆氧化硅层的方法,制备了Si O2/Fe2O3/Fe层状复合一体化负极。在烧蚀过程中,利用原子发射光谱(OES)诊断技术实现了对激光烧蚀氧化过程局部温度的测定和评估。Si O2/Fe2O3/Fe负极中层与层之间构成了新的界面/表面,这些电化学活性位点有利于缩短Li+离子的扩散路径、促进电化学反应。此外,Si O2层可以有效吸收电极在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提升电极结构的稳定性,而该效应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了验证。这种通过原位氧化及改性制备一体化电极的方法,可以降低传统制备工艺的材料、人力成本,具有操作简单、性能稳定、易于流线规模化生产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选择具有长寿命三重态的发色团制备光敏剂,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基于重原子效应促进系间窜越(ISC)的分子结构设计方法,会缩短三重态寿命,对光敏剂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近来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其具有合成成本低廉、毒性较低和三重态寿命较长等优点。但是,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还不成熟,设计分子结构简单、三重态寿命长的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仍是光化学领域面临的挑战。本
学位
裂解装置是乙烯生产过程的核心,其能耗占整个生产过程能耗约60%,因此降低裂解装置的能耗、提高其能效水平,对降低整个乙烯生产过程能耗意义重大。然而,目前裂解生产的能效管控研究和应用存在多介质能源流与物质流耦合分析不充分、多生产工况能效评估解决不足、诊断粒度粗糙、能效调度优化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裂解生产能效水平提升的瓶颈。为此,本文以裂解生产的能效评估、诊断和调度研究为选题,面向实际生产中的具
学位
可见光催化是一种条件温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分子转化方法。可见光催化剂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重要媒介,是可见光催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开发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的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合成了基于2,3-双氰基吡嗪并菲骨架结构的有机聚集体光催化剂,并开展了其与钯或镍协同催化的α-酮酸与芳基卤代物脱羧偶联、胺的α-位烯丙基化和羧酸与芳基卤代物C-O偶联反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发了基于2
学位
在许多工业控制系统中,由于限制保护的需求或执行器物理结构的限制,控制输入的幅值和速率是受限的。受限的控制输入可能导致严重的系统性能衰减,甚至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针对非线性被控对象,现有的输入受限控制算法往往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然而,许多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比如包含了复杂的燃烧及转动动态的航空发动机转速模型。另一方面,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只考虑了幅值限制而忽略了速率限制,而在诸如航空发动机的压
学位
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筑杂环分子的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作为一类重要的1,3-偶极子,甲亚胺叶立德与亲偶极体的环加成反应已被广泛报道。这类反应通常被用来合成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考虑到合成化学正朝着更绿色、更高效、低成本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在开发新反应的同时能够兼顾绿色化学的特性是至关重要的。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环加成反应一般具有原子经济、步骤简洁、反应条件温和和产率高等绿色化学特点,这类反应已经
学位
Cu-Ni-Sn合金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弹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抗应力松弛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在精密仪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是最有潜力替代铍青铜的高强高弹性导电铜合金。然而Cu-Ni-Sn合金的制备难点在于其液固区间比较大,采用传统的铸造法制备Cu-Ni-Sn合金极容易出现Sn元素的微观偏析和宏观反偏析,导致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容易开裂。
学位
Ti-6Al-4V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用关键材料。在航空发动机服役过程中,叶片和轮盘易发生微动磨损而失效。微动磨损不但大幅降低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使用寿命,且为飞机服役安全留下安全隐患。如何改善Ti-6Al-4V合金抗微动磨损能力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调控界面晶粒尺寸是改善金属材料微动磨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Ti-6Al-4V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
学位
阀门作为压力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但阀门设计多参考经验值,且阀门成型后进行的基于实验室环境下实验验证,与实际工况存在偏差,导致阀门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甚至在某些工况下造成阀门失效引发生产事故,因此对阀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对保障阀门的安全运行以及阀门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阀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并非仅与阀门本体有关,同时受其上下游管
学位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简称CMP)技术通过化学和机械的协同作用去除工件表面材料,不仅可以获得原子级的超光滑表面,还具备全局和局部平坦化能力,在半导体制造,光学器件加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CMP过程存在复杂化学机械耦合作用,并且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本身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CMP的材料去除过程的定量模拟和准确预测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CMP
学位
渗碳纳米贝氏体轴承钢因其表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及出色的耐磨性能,同时心部具有优异的强韧性配合,被逐渐应用在风电轴承及齿轮行业中。但将其用于重载铁路货车轴承行业,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我国重载铁路货运的迅猛发展,对于更大轴重重载列车的需求也愈发强烈。而作为重载列车轴承的关键部件之一,渗碳轴承套圈主要起到支撑机械旋转体的作用,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冲击载荷和摩擦载荷的周期性作用。随着对重载列车轴重要求的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