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经历了传入期(1985~1988)、播散期(1989~1994年)和增长期(1995年至今)。从1999年起,报告感染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艾滋病疫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随着2003年底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出台,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治疗被正式列为各级政府的责任和常规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对抗病毒药物耐药的出现,使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持久力受到威胁。发达国家因治疗时间较长,开展了多项有关HIV感染者对抗病毒药物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及其对AIDS发病以及死亡影响的研究。我国由于大规模抗病毒治疗开始较晚,以及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开展有关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的调查和研究较少。本次研究试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开展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毒株的流行及其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临床症状及生存的影响情况,为指导我国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人群临床症状及影响因素2.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人群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横断面研究:于2006年8月-2007年3月在全国除贵州、宁夏和西藏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横断面调查,对符合标准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调查对象现场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清学样本,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指标(CD4)、病毒学指标(病毒载量)和(基因型测定)耐药性指标。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的一般情况、近一个月临床表现、治疗情况、服药意愿和服用情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近一个月是/否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1-3种临床症状为应变量,出现以上1-3种临床症状则应变量Y=1,以上3种临床症状均未出现则应变量Y=0。分析近一个月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2.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我国HIV抗病毒治疗库中,病人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随访时间为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3个月以后则每3个月随访一次,并填写随访表,死亡病人填写治疗终止表。本研究将2006年8月-2007年3月调查的2227名对象的HIV耐药横断面调查数据库同我国抗病毒治疗库利用抗病毒治疗号连结,获得死亡数据(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有16人因抗病毒治疗号码缺失而未纳入分析,故共调查2211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影响死亡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绘制初始使用一线治疗方案人群死亡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调查的2227人中,初始接受早期一线方案治疗占47.7%(1062/2227),初始接受后期一线方案占52.3%(1165/2227);早期一线方案治疗人群,近一个月内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占1.4%(15/1062),出现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的占7.7%(82/1062),出现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的占7.8%(83/1062),出现以上1-3种临床症状的占13.2%(140/1062);后期一线方案治疗人群,近一个月内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5%(41/1165),出现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的占5.0%(58/1165),出现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以上的占4.6%(54/1165),出现以上1-3种临床症状的占10.6%(124/11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始使用早期一线方案治疗人群,①近3天内漏服(OR=2.85,95%CI:1.11~7.33,P=0.0296),②直接发放药物的机构,在县级疾控中心或者医院领取药物(OR=0.41,95%CI:0.23~0.73,P=0.0025),③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毫升(OR=1.70,95%CI:1.15~2.52,P=0.0078),④耐药情况(以病毒载量小于1000拷贝/微升(均不耐药)作对照,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00拷贝/微升且耐药的OR=1.55,95%CI:1.01~2.37,P=0.0464)与应变量“是否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中1-3种临床症状”有统计学意义;初始使用后期一线方案治疗人群,①停止治疗(OR=5.70,95%CI:1.53~21.24,P=0.0095),②近3天内漏服(OR=3.10,95%CI:1.38~6.96,P=0.0060),③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毫升(OR=1.66,95%CI:1.13~2.43,P=0.0096)与应变量“是否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中1-3种临床症状”有统计学意义。3.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研究的2211人中,共死亡70人,观察总人年为2913.94,死亡率为2.40/100人年(95%CI:1.84~2.97)。死亡人群中男性占61.4%(43/70),女性占38.6%(27/70);平均年龄40.9岁( X±S=40.9±8.8岁);主要死亡原因为艾滋病占88.6%(62/70),意外死亡和自杀各1人,分别占1.4%,其他原因6人占8.6%。4.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文化程度、直接发放药物机构、近一个月按时服药比例、领药间隔、CD4细胞计数、耐药情况和是否停止治疗与死亡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以逐步回归法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ls=0.05,sle=0.05,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①停止治疗(HR=2.21,95%CI:1.06~4.60, P=0.0350);②CD4细胞计数(以≥350个/微升为对照,200~350个/微升的HR=2.63,95%CI:1.01~6.85、P=0.0477,100~200个/微升的HR=4.52,95%CI:1.76~11.56, P=0.0017,小于100个/微升的HR=17.73,95%CI:7.32~42.93,P<0.0001);③耐药情况(以病毒载量小于1000拷贝/微升(均不耐药)为对照,病毒载量大于且等于1000拷贝/微升且耐药的HR=2.12,95%CI:1.21~3.71,P=0.0087)。结论1.初始使用早期一线方案治疗人群,近3天内漏服,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毫升,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00拷贝/微升且耐药是近一个月内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中1-3种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从县级疾控中心或医院领取药物为保护因素;初始使用后期一线方案治疗人群,停止治疗,近3天内漏服,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毫升是近一个月内出现因AIDS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持续反复发热2周及以上、持续反复1周及以上的腹泻(每天≥3次)中1-3种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2.初始使用一线方案治疗人群,停止治疗,低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00拷贝/微升且耐药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