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蒴果光合能力对粒重的贡献及粒重母体效应初步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重对芝麻(Sesamum indicum)单株产量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产量90%~95%来自光合同化产物。光合器官产生光合同化产物后,向发育的籽粒转运,并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转化形成油脂、蛋白等物质,最终决定粒重大小。前人研究发现,在很多作物中,除绿色叶片外其他含有叶绿素的所谓非叶绿色器官也具有光合作用并对粒重形成有较大贡献,还发现粒重性状存在母体效应。然而,在芝麻中尚未见关于蒴果的光合能力及其对粒重贡献的相关研究,在芝麻粒重母体效应方面的研究也尚属空白。本文首先研究芝麻蒴果皮的光合性能及其光合产物的转运、转化规律,揭示芝麻蒴果皮的光合能力及其对粒重的贡献;然后通过比较不同粒重亲本杂交后的F1与亲本粒重表型、并结合籽粒发育转录组数据,初步研究芝麻粒重的母体效应。研究结果将丰富对芝麻库源流关系的理解,为深入解析粒重形成机理提供科学信息,为芝麻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不同发育时期芝麻蒴果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蒴果皮中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及光系统Ⅱ(PSⅡ)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个材料蒴果皮中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均在5~25 DAP期间显著上升,25 DAP时达到峰值之后显著下降;且L1(大粒)蒴果皮的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均高于S1(小粒)。两个材料蒴果皮的ΦPSII在5~35 DAP期间几乎保持不变;在35 DAP之后显著下降;且S1比L1下降更迅速。两个材料蒴果皮的r ETRmax均在15 DAP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并在40 DAP时降到最低值;且在整个芝麻蒴果发育过程中,L1蒴果皮的r ETRmax普遍高于S1。两个材料蒴果皮的α值在5~20 DAP期间逐渐上升,在20 DAP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且S1比L1下降的更迅速。两个材料蒴果皮的Ik在5~15 DAP期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后逐渐降低;在40 DAP时降到最低值。表明芝麻蒴果具有光合能力,且影响粒重的形成。2.不同发育时期芝麻蒴果皮和籽粒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脂肪含量及干鲜重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芝麻蒴果发育和籽粒充实过程(5~40 DAP)中,L1与S1蒴果皮和籽粒中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蒴果皮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5~20 DAP期间一直维持高水平合成,但在25 DAP时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在5~15 DAP迅速增加,并于15 DAP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蒴果皮中的淀粉、蛋白和脂肪含量较低,但籽粒中的脂肪、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分别在10 DAP(脂肪)或20 DAP(淀粉和蛋白)开始急剧增加,且分别在25 DAP(脂肪)、35 DAP(淀粉和蛋白)达峰值。蒴果皮干重在5~40 DAP期间呈双峰曲线变化特征,即先上升、并于20 DAP达到峰值,之后显著下降,至30DAP回升至第2个峰值,随后呈降低趋势并趋于稳定;但L1与S1籽粒干重在5~35 DAP期间急剧增加,并在35 DAP时达到峰值,之后略有下降;至40 DAP时L1籽粒干重显著高于S1(P<0.05)。这意味着在整个芝麻蒴果发育和籽粒充实过程中,15 DAP以前积累的干物质主要供应给蒴果皮,以光合器官蒴果皮的扩增为主;15 DAP时蒴果皮干物质积累量出现“拐点”,籽粒逐渐取代蒴果皮成为同化产物转运和充实的重要目标器官;15 DAP可能是芝麻蒴果皮同化产物向籽粒大量输送并在籽粒中转化形成淀粉、脂肪、蛋白等物质的重要转折时期。3.蒴果皮光合指标与蒴果皮、籽粒的生理指标及干重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蒴果皮的ΦPSII与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芝麻蒴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对实际光合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蒴果皮ΦPSII与籽粒干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呈显著正相关,r ETRmax与蒴果皮可溶性糖和籽粒可溶性糖均为显著正相关,表明芝麻蒴果皮光合作用对籽粒充实和粒重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蒴果皮的叶绿素含量与籽粒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意味着通过改良提高蒴果皮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籽粒脂肪含量。4.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粒重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明确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蒴果发育和籽粒发育的影响,对不同粒重材料进行蒴果果柄环割和蒴果遮荫处理。结果表明,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蒴果干重的贡献率介于13.81%~43.21%;对每蒴果皮干重的贡献率介于24.26%~49.94%;对粒重的贡献率介于3.63%~16.03%。进一步证明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蒴果发育及粒重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基于粒重表型分析芝麻粒重母体效应用粒重差异显著不同的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比较亲本及F1的千粒重,进行了母体效应分析。综合来看,不同杂交组合的F1粒重均偏向母本,且F1粒重均与父本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杂交组合中,测得粒重的母体效应值介于0.69-1.05。证明了芝麻粒重存在母体效应。6.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母体效应用粒重差异显著不同的亲本(大粒亲本L1、小粒亲本S2)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比较FL1(L1×S2)和FS2(S2×L1)不同发育时期(5 DAP、10 DAP和20DAP)籽粒转录组数据、鉴定获得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0个和41个。这些基因可能与芝麻粒重母体效应有关。分析了已经报道的母体效应基因在芝麻籽粒转录组中的表达情况,发现AP2、DA1、ANT都可能与芝麻籽粒相关性状的母体效应有关,并分别在不同发育时期发挥作用;这三个基因也可能与粒重形成有关。7.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粒重相关基因通过比较粒重差异显著不同的大粒亲本L1和小粒亲本S2不同发育时期(5DAP、10 DAP和20 DAP)的籽粒转录组数据,在L1和S2三个发育时期的籽粒中检测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53个,其中上调基因123个、下调基因130个。这些基因可能与粒重形成有关;KEGG主要富集于氨基酸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MAPK信号通路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
其他文献
大豆(Glycine max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来源。然而大豆对干旱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条件非常敏感,严重影响其产量。因此,发掘大豆抗逆候选基因,分析其机理并应用于遗传改良,对提高大豆抗性和产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Tubby-like protein(TLPs)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并参与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转录因子。本研究对GmTLP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
学位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作为柑橘类果树上的重要害虫,其成虫将卵产于柑橘果实内,幼虫在果实中钻蛀取食,严重影响了柑橘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柑橘大实蝇幼虫钻蛀危害,使得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所以人们将防控重点放在柑橘大实蝇成虫的防控上。利用嗅觉诱捕害虫是一个高效、环保的防治策略。鉴于此,深入研究柑橘大实蝇的嗅觉识别机制,既可以加深对柑橘大实蝇嗅觉识别通路的认知,也为研制高效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
学位
<正> 《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强调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导致消渴病的主要原因。然肾虚又占五脏虚弱之首,消渴病的“本”是肾虚。但在发病的早期肾虚之本不一定显现出来,而以标症迭现,如燥热、烦渴、消谷善饥、小便如膏等,到后期才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肾
期刊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受季风环流等影响降水丰富,涝渍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涝渍对植物产生最早并且最直接的危害是低氧胁迫,迄今为止,关于小麦低氧胁迫分子调控机制的报道甚少。因此,挖掘小麦响应低氧胁迫关键基因,探究并解析小麦低氧胁迫调控的分子机制对
学位
双单倍体在育种、基因定位、遗传转化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小麦小孢子离体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基因型的依赖性及大量白苗的再生,限制了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的广泛应用。本研究选用百农矮抗58和石4185两个小麦基因型,探究了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时间、碳源等因素对小麦小孢子离体培养效率的影响,以优化小孢子离体培养体系;利用小偃22、鲁原502、河农6425等25个小麦材料比较了基因型对小
学位
根系是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分,根系构型(root system architecture,RSA)直接影响作物的抗倒性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产量。定位并克隆油菜根系发育主效QTL,对解析油菜根系发育机制,以及从根系形态建成角度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前期通过对一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ZS11×4D122)的QTL扫描,获得了两个控制根系发育的主效QTL位点
学位
小麦是全世界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抗病和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食品安全,被称为小麦的“癌症”,在我国发病和影响尤为严重。扬麦12是以白粉病抗源TP114(Pm2+6)为亲本,扬麦158为轮回亲本育成的产量高、稳定性好,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
学位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因此探究玉米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合成、逆境胁迫响应及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六叶期(V6)、十二叶期(V12)、抽雄期(VT)和乳熟期(R3)是
学位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的安全生产关系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稻瘟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病害,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均有重大影响。目前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持久广谱抗性基因选育出持久抗性品种。而恢复系的抗性、产量和品质是选育优良杂交稻的关键因素,因此,选育优良抗病性恢复系是选育水稻好品种的基础。本研究以华占等优良恢复
学位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肥料施用是影响水稻抗倒性、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肥料施用量,不仅可以减轻水稻倒伏风险,还有利于水稻增产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调环酸钙)是降低倒伏风险的有效措施。为明确适宜的肥料用量及其与调环酸钙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抗倒、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弱抗倒性品种荃优华占,抗倒品种荃两优鄂丰丝苗、徽两优鄂丰丝苗和全两优68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