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某医院2011~2013年度医院内感染资料的分析,掌握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发展趋势,了解医院内感染的分布状况,分析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深层次原因;为科学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制定监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该院2011~2013年度所有出院病人的病历信息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情况(患者的入院日期、性别、年龄、所在科室、患病名称、手术方式以及出院日期等)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无感染的发生、感染发生时所在科室、患者感染发生部位以及感染名称等)。采用EXCEL2010软件将收集到的患者医院内感染信息逐一录入电脑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统计学指标包括感染率、漏报率和构成比,对计数资料的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收集记录该院2011~2013年度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资料,共收集到70169例患者的病历信息资料,有696例患者发生了医院内感染,总体感染率为0.99%。其中2011年的感染率最高,达1.17%;后两年的感染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分别为1.07%及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漏报率方面,漏报率在2012年最高,为2.94%,高于2011年的2.42%和2013年的1.43%,2013年较前两年下降幅度较大。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性别分布方面,本次调查的36681例男性和33488例女性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数分别为268例和428例,感染率分别为0.73%和1.28%。比较性别分布数据,女性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均明显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年龄分布方面,所有发生医院内感染69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92岁,年龄最小的为5岁,60岁以上患者年龄组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最高,为1.19%,感染率最低的为14岁及以下年龄组,感染率为0.30%。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与患者的年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增高。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时间分布方面,第四季度的医院内感染率最高(1.26%),其次为第三季度(1.06%)和第一季度(0.86%),第二季度感染率最低(0.77%),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感染发生率。不同科室间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分布方面,对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其中ICU科室的医院内感染率最高(27.19%);其次为肿瘤科(1.42%)、内科(1.15%)、外科(0.49%);耳鼻喉、中医、皮肤科在所有科室中的感染率最低,为0.00%。在所有内科各科室中,循环内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为1.59%,排第二、三位的分别是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感染率分别是1.44%及1.15%;泌尿内科医院内感染率在所有内科科室中最低,为0.27%。比较各外科科室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差别,脑外科病房医院内感染率最高,达4.38%;其次为普外科病房及骨外科,分别为1.10%及0.62%;血管外科感染率最低,为0.00%。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部位分布方面,按统计指标构成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系统、手术伤口、胃肠道、血液系统、腹盆腔内及其它部位。上呼吸道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构成比最高,达36.78%,其次是下呼吸道,为31.61%,泌尿系统感染居第三位,为13.80%。结论:医院内感染的漏报率和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女性患者;随患者年龄渐长,感染发生率逐渐增高;感染发生率呈现季节性,以第四季度感染发生率最高,第三季度次之;不同科室间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ICU病房,其次为肿瘤科;医院内感染分布部位以上、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