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信仰、是一种热爱自己国家、人民、领土中一切的精神观念。精神可以理解为人们心中所持的价值观念,它用以支配人们行为并成为行为准则的主要力量。爱国主义是维系国民间团结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依托,所以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爱国精神。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将青年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深深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将个人的发展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使之成为鼓舞和凝聚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国家界限变得模糊,意识形态在处理国际关系的作用淡化,不同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全球内共生共存。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世界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带来的严峻挑战。文化多元,信息多样,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丰富多样的海量信心,如何避免被误导,失去理性和客观判断,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流行的“人权高于主权论”、“爱国主义过时论”以及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从两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构成冲击。当前,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事实,参与国际事务将变得越来越频繁,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了解国际风云发展变化的趋势,又要熟悉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进程,拓宽国际视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自己的贡献。从理论上看,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强化国际视野的培养,特别是国际意识的培养和塑造,有利于开拓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研究的新领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青年一代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忠于祖国、热爱家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责任和义务。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际意识的教育和塑造,将爱国主义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将国家的发展与世界的前途相结合,培养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是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的充实和发展。从现实上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际意识培养问题的研究,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的需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开放包容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的需要。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往往会打断基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的战略部署,引发战争和冲突,破坏和平的国际环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既可以防止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避免因盲目冲动对国家利益的伤害,也助于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际政治学学科中的共有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爱国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和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重在“教育”;国际政治学中的爱国主义研究侧重研究爱国主义产生的渊源、爱国主义思潮的流变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等,重在对“爱国主义”本身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两个学科中爱国主义教育交叉研究的不多,本文以两个学科中爱国主义研究的现有成果为基础,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青年学生国际意识的塑造联系起来,以培养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为目的,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是一种研究视角和内容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首先是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第二章概述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国际意识培养的主要内涵。包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正确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反对西方“西化”、“分化”战略,增加忧患意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培养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警惕“泛民族主义”思潮,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构筑“和谐世界”的理想抱负等等。第三章分析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意识培养的方式与途径。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育、高校国防观念教育、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教育等。第四部分,加强国际意识的培养应该注意的几种社会思潮。包括爱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爱国主义与全球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