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初年的留养资送制度及其废除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养资送”制度是清代救济灾民的一项荒政常设制度,主要是帮助流亡在外的饥民,为他们提供临时的栖身之所和食物等方面的保障,并补助路费送他们返回原籍。乾隆初年,实行“仁政”,把“回复三代”作为执政理想,关注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这项制度力行过一段时期。乾隆帝要求官员悉心安置流民,并将他们不加区别地资送回籍,给予了贫苦流离的灾民不小的恩泽。   但是朝廷很快就发现,在留养资送制度的实行中,有不少问题涌现出来。国家有“留养资送”之例,良好初衷却反被利用,一些偷惰游荡之人逐利而出:冒充受灾流民,灾民双重领赈(在家乡领取救济粮食,又外出获得资送银钱),甚至辗转反复出境,以图得到官府的收养和资送路费。对于种种弊端,朝廷在不断地调整政策,加强管理,以期解决这些问题,使实在贫苦流民得以实惠。   即使存在诸多问题,乾隆帝也没有立即放弃这项养民政策。在乾隆七年上下两江水灾、乾隆八年直隶旱灾这两次大灾之中,留养资送制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政府对流民进行了慷慨的救助,可谓不计代价。但同时“留养资送”的弊病也进一步暴露。朝廷处于两难境地,乾隆帝的政策也几度摇摆。   终于在乾隆十三年,皇帝颁布谕旨,宣布废除了这项制度。而后除了实系被灾严重地区的老幼废疾之人,可以得到酌情抚恤,其余人都不在帮助之列了。   目前有研究认为乾隆十三年朝廷是有意编造籍口来废止这项福利救济政策;其实在原因归结于米价腾贵引起的社会动荡,以及乾隆十三年的财政紧张。本论文对此种观点持怀疑态度。梳理乾隆初政关于办理流民事宜的材料,可以看出皇帝和官员很早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端,早有反思争议和调整徘徊。在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才废除了这项制度。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留养资送制度的废除处在乾隆十三年这一非同寻常的多事之年,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诸项不如意之事的催化下,发生了政府大政策的收敛,其中最大的莫过于粮政事件的反思和终止。本论文认为留养资送制度的废除属于粮政事件之一,属于乾隆十三年政府政策收敛中的一环。它的废除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对粮政努力反思的同时,乾隆帝也对政府在养民中的角色进行了思考。这种反思曾在乾隆初政时期经历过一个阶段,恰是朝廷在留养资送制度上发生政策摇摆的同时。终于在乾隆十三年事情走向了收束,这一年成为他执政生涯的一个顿挫点。这次事件的真正含义,在于政府角色的深刻转变。
其他文献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配电控制终端网”的需求区别于与智能电网其他部分,其技术方案一直未得到有效地统一,通过分析采用通信、微电子、新材料等最新技术的新一代CPS产品特点,提
本文以20世纪一、二十年代平民文学兴起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对比、归纳、分析的研究手段,力图通过现代平民文学概念的界定、发展
学位
本文立足于2009年以前公开发表的汉墓考古材料,在充分尊重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典型陶器的形制演变入手,参考其他地区同时代墓葬材料,对川西平原地区汉墓进行分期研究,将该地
清前期纂修多部关于一统天下及边疆部族兴衰的官书,多以武功为主,经略为辅。而有关北部边疆蒙古高原的历史地理、地名、边界之关注较少。可以说张穆开创了蒙古高原地理研究的
学位
饮食文化是认识、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十分久远、优秀的传统,向为世界关注、尊崇。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总结,
学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并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以民国以来孝义影戏艺人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突破口,对这一群体的学艺、演艺、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地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全面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该群体的生存状态。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