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国初期的各派别的人权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就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民初的人权理论在社会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考证,分别从人民权利在制宪上的体现和实际的落实情况上给予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且就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分析。 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介绍的民初的人民权利的理论,第一部分主要是民初人权理论的形成,第二部分是民初人民权利的主要内容。第三、四部分是人权理论的实践情况,首先第三部分是人权理论在制宪中的实践,文章的第四部分则是人权理论在社会中的实践的考证。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是对民初人权理论形成的社会政治条件做了介绍,并且与清末的人权思想做了简单的比较。接下来就民初人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概括,分别从革命派、立宪派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着手对其代表的主要人权观点进行了总结。此部分是对民初人权理论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做了一个宏观的概括。 第二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是对人权理论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首先是就民初比较有代表性的国权与民权的相互关系理论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分别就平等权理论、自由权理论、参政权理论、社会经济权利理论及妇女的权利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出各派别在这些理论上所持的不同观点和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第三部分则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以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制宪史为线索,从各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制定背景出发,对其规定的人民权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突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权利在各部宪法中的特点和不同的实践情况。 第四部分的内容则主要是体现人权理论在社会上的具体落实情况,首先是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积极方面,即形式上的民主共和政府都不同程度的在宪法之下颁布了保障人权的单行法令。其次就是人权保障的实践情况,考察了在民初动荡的政局下,法律上所规定的人权保障不可能实现的事实.并就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 最后,作者总结了民初人权理论及其实践的总体特点,并且说明了这一历史时期人权研究的意义及对后来人权理论的贡献作为文章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