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几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是作家孜孜追寻价值理性的心路历程。主体在精神思想的历程中与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相遇相融,在汲取文化资源的同时,主体的文化身份也先后经历了由红卫兵—知青—牧人—学者—伊斯兰教的信仰者的置换。在文化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作家在思想上不断否定和调整着自我,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作家并没有走向彻底的否定,在看似决裂的不同文化身份之间,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即作家一贯所追寻和坚守的人民意识和自由意识贯穿于始终,由此而确立起萨义德所认为的知识分子写作观。本论文正是以作家知识分子写作观的发展轨迹为划分依据,将张承志的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分子写作观的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在纵向剖析作家的精神思想发展的历程中,主要以作品为依据,其间涉及作品中出现的草原文化、伊斯兰宗教与文化、后殖民主义思想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了作家的知识分子写作观的发展轨迹之后,再从横向的比较中突现作家以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为核心的多重文化身份的融合,从而论证了作家于创作思想变化中潜在的、居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思想:1.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来发言;关注弱势群体,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站在正义的一边为受迫者呼吁。2.追求心灵的自由,有其独立的思想,不跟着潮流走,勇于质疑主流思想。3.游离于体制之外,敢于向权势说真话。本论文的结构如下:首先,在文章的绪论部分界定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阐述了张承志诉求的人文思想与西方文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在本质上的区分;通过分析民粹主义的概念论证张承志的“为人民”思想并非民粹主义,而是作家知识分子写作观的价值立场选择。其次,在第一章中从作家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出发探讨形成作家思想中原初的人民意识和自由意识的根本因素;通过解读初期作品蕴含的思想来阐述张承志的“为人民”思想的具体内涵;分析张承志观念中的红卫兵精神的含义以及他对红卫兵精神的反思与体认;分析张承志在汉文化的现代文明与草原文化的双重视角下对草原文化的认知。再次,在第二章中论述作家在获得多重文化身份时所伴生的心灵上的冲突以及在冲突中逐渐将知识分子的人文诉求融于神圣价值观当中,从而使自我灵魂有所归属,内心的冲突得以突破;论述伊斯兰教哲合忍耶教派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象征意味与作家的人民意识、自由意识以及个性气质的相契合;论述作家脱离体制,从而使作家完全居于边缘化位置,成为一名萨义德所提倡的公共型知识分子。接着在第三章中论述作家在近期散文创作中表现出的思想理念更趋成熟,以知识分子的目光审视伊斯兰文化,在认知上有所超越;同时论述了作家作品中蕴含的后殖民主义思想,从中体现出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最后一章,通过与另一位西海固回族作家的比较来凸现作家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思想;以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为核心融合了作家的多重文化身份,从而形成作家丰厚的、多元的,但又独异的精神世界。在张承志的创作历程的纵向梳理以及与另一位回族作家的横向比较中论证了张承志的知识分子的写作。运用文化学、宗教哲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社会思潮等各种知识与视角,尽可能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作家的写作意图,从而廓清对张承志其人其文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