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化疗疗效相关因素的探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原始和幼稚髓系细胞的异常增生。因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而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临床表现;白血病细胞浸润外周组织及器官而出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牙龈增生、肿胀,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抽搐,睾丸肿大等临床表现。AML的细胞分化停滞于较早阶段,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较多,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AML的治疗目标是彻底清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同时恢复正常造血功能。目前化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手段,可分成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继续治疗两大阶段。2010年NCCN发布的AML的临床指南已将CEBPA、FLT3-ITD、NPM1、C-KIT突变列为AML重要的预后参考指标。本文意在分析AML(非APL)患者的基因、染色体、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对初次诱导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确诊为AML(非APL)的患者46例。通过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此前是否有MDS/MPN病史,是否合并CNSL,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预后危险度分级,NPM1基因、c-kit/D816V基因、AML1/ETO基因、FLT3-ITD基因是否存在突变,CEBPA基因是否存在双突变,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完成对初次诱导化疗骨髓象缓解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应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生存函数,并绘制生存曲线,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多个因素对AML(非APL)初次诱导化疗后骨髓象缓解情况的影响。结果:本文46例被确诊为AML(非APL)的患者,其中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型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15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3:1,46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10例(21.7%),年龄<60岁者36例(78.3%),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合并CNSL 1例(2.2%),此前有MDS或MPN病史者3例(6.5%),治疗相关性AML 1例(2.2%,脊椎放疗后)。所有患者均行CEBPA基因、c-kit/D816V基因、NPM1基因、FLT3-ITD基因、染色体核型检测,34例患者行AML1/ETO基因检测。46例患者中接受ID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32例,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8例、地西他滨+阿糖胞苷+阿柔比星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1例、地西他滨联合HAG(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粒细胞刺激因子+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1例、CAG(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1例、地西他滨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1例、地西他滨序贯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1例、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者1例,在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或恢复期复查骨髓,骨髓象达CR者27例,PR者12例,NR者7例。按AML患者的预后危险度分级标准分组,4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2例,其中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者20例(90.9%);预后中等组17例,其中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者4例(23.5%);预后不良组7例,其中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者3例(42.9%);根据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高白细胞血症的患者(WBC≥100×109/L)共有4例,其中1例患者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25%);11例患者检测到NPM1基因突变,其中8例患者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72.7%);6例患者检测到CEBPA发生双突变,这6例患者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全部达CR(100%);4例患者检测到c-kit/D816V基因突变,这4例患者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均未达CR(0%);8例患者FLT3-ITD基因存在插入突变,其中6例患者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75%);9例AML1/ETO阳性患者中7例患者诱导化疗1周期后骨髓象达CR(77.8%)。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是否有MDS/MPN病史、是否合并CNSL、是否为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NPM1基因是否突变、AML1/ETO基因是否突变、FLT3-ITD基因是否突变对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无显著影响;初诊时是否有高白细胞血症、预后危险度分级、CEBPA基因是否存在双突变、c-kit/D816V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是影响AML(非APL)诱导化疗疗效的因素,P值分别为0.011、0.001、0.035、0.002,初诊时没有高白细胞血症、预后危险度分级为预后良好、CEBPA基因发生双突变、c-kit/D816V基因未突变患者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高;而多因素分析显示c-kit/D816V基因是否突变、初诊时是否存在高白细胞血症、预后危险度分级为影响初次诱导化疗疗效的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1、0.021。结论:1.进一步研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在AML中的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对于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实现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单因素分析提示初诊时是否有高白细胞血症、预后危险度分级、CEBPA基因是否存在双突变、c-kit/D816V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是影响AML(非APL)初次诱导化疗疗效的因素,初诊时没有高白细胞血症、预后危险度分级为预后良好、CEBPA基因发生双突变、c-kit/D816V基因未突变患者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率高。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kit/D816V基因是否突变、初诊时是否存在高白细胞血症、预后危险度分级为影响AML(非APL)初次诱导化疗疗效的因素。4.对于AML患者,需全面考虑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针对性地指导患者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以人源性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从体外构建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纤维化模型,初步探讨TSP-1及其受体CD47在PQ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5
重金属的去除是污水污泥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浸出法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新兴方法,具有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利用由含硫温泉采集到的泉水,通过一系列培养、分离、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HTN)的患者中医证型与左室构型的关系,探索高血压对心脏这一靶器官的影响,促进传统中医辨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观察组使用美沙拉嗪,两个月后,分析临
目的研究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经心电图、核素肺灌注扫描、通气显像、64排螺旋CT肺血管显像等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同时行心血管超声检
<正>在目前税务稽查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稽查执法人员往往因为突发事件应变不及时、执法条件欠缺等因素,面临案件证据获取难、纸质资料整理固定难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案件的查办
通辽市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在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扎鲁特旗位于通辽市西北部,畜产业发展较快,以其作为代表进行牧户经营成本效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扎鲁特旗以牧户家庭经营为单位的畜牧业发展模式也决定了牧民的生产经营应该作为该地区关注的问题。自2015年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成后到2017年,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扎鲁特旗牧户生产经营带来的变化已经显现。因此,对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率疾病中排行第三,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治疗手段中手术居于选择首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盲兼多重残疾儿童来到特教学校接受教育,统一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本文从盲生的个性差异出发,阐述了盲校分层教学的依
开设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可以体现艺术修养的人文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得到很大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来说,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高校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