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对象是汉语和韩国语的认知视点(语言学中简称为“视点”),它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结构密切相关。在语言编码中,视点的直接反映是主语及话题的生命度和句子的语态。因此,本文主要从主语和话题的生命度特征角度入手,分别不同语态,对两语言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一章是绪论,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并介绍了研究对象——单句方面的主语,语篇方面的话题与研究思路的关系。本章也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本文所分析的语料。第二章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一,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视点在个别语言中的表现等方面论述了语言编码中视点的意义。第二,介绍了生命度等级序列以及与此相关的语言现象。第三,探讨语态的认知语用问题并确定了本文所考察的语态:主动态、被动态、致使态。第四,探讨语篇性和衔接性,也介绍了本文的话题分析模型。第三章对被动态的汉韩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本文发现了汉韩两语言的被动句及其对应句的句式不太一致。汉语被动句在韩国语对应句中主要表现为被动句和主动句两类;韩国语被动句在汉语对应句中的表现则不仅有被动句和主动句,还有“过渡状态”,而且其比例也较高。本文指出两语言的分歧是由不同主语选择机制,即不同视点导致的,并且这一点在两语言的主语生命度等级也有所体现:汉语主语的生命度等级相对较低,而韩国语主语的生命度等级相对较高。第四章对致使态的汉韩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本文对致使态作了细分:结果致使和允令致使。分析表明,汉语致使态侧重于结果致使,而韩国语致使态侧重于允令致使。因允令致使要求高生命度实体做致使者,所以两语言致使句主语的生命度不同。通过实际语料分析本文证实了汉韩两语言的致使句及其对译句的句式也不太一致:汉语常用无生致使者充当主语的致使句,而韩国语的对译则常常将之换为由有生被使者充当主语的非致使句。本文指出这主要由两语言不同的主语选择机制,即不同视点导致。第五章探讨了汉韩两语言的主体句和客体句。在客观情景中会存在可以传递动力的成员,本文将其称为主体,由此成员充当主语的句子称为主体句;除此之外的成员称为客体,由客体充当主语的句子称为客体句。主体句和客体句的主语生命度不同,由此体现出语言编码的不同视点。本章通过语料分析发现,汉语的客体句多于韩国语的客体句,据此本文认为汉语的视点是“以客体为主”的。第六章从语篇视角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的是两语言的话题省略现象。本文发现:韩国语的话题省略比汉语频繁;零形话题和参照点之间的距离在韩国语中大大远于汉语;在话题链中韩国语零形话题和参照点被其他话题隔开的现象颇为常见,而汉语却较少见。本文提出,上述不同表现的原因在于韩国语话题的生命度较高,并且存在心理表征非常稳固的主线话题;而汉语话题的生命度特征并不如此,也没有心理表征稳定的、长跨度的主线话题。第七章是结论,总结本文的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