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商业运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多数公众并未认识到通过新媒体阅读新闻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成为商业牟利的围猎捕捉对象。以“今日头条”这一新闻媒体为例,通过对其运行方式的研究,可以发现此类新媒体普遍存在对个人信息过度收集并分析个体行为偏好进而筛选推荐信息种类的功能机制。这种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智能算法所获得用户地理位置、行动轨迹、行为偏好乃至思想动态等信息的应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逐渐成为社会无法回避的思考命题,将此类信息转手出卖给商业机构的违法行为更是屡禁不止。这些信息的泄露不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甚至会关涉到商业秘密乃至国家数据安全。对于这些崭新的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将其纳入法律规制统筹和监管的范围,而我国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尚存在一些明显漏洞,这一方面使得相关行为人无法清晰了解行为的法律边界,也使得司法机关在处理违法行为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依据。本文通过对“今日头条”隐私条款及算法技术等方面的分析,及个人信息安全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参照了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和组织的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通过透视个人信息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提出了确立个人信息相关立法、加强监管制度、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实现行业自律模式等四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解决现存问题,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