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让文章是汉魏以来王朝更迭中产生的应用性公文,它们风格典雅,常常创作于当世名家,称"大手笔"。本文通过学术史分析法,梳理了历来禅让制度、禅让文章及其评价的变迁线索,发现禅让文章在其鼎盛期和后世的评价中存在背离,并指出这一背离的原因与骈散之争及正统论的发展相关。本文强调,禅让文章虽然在宋代以后不复使用,但它在北宋政治话语、南宋内禅、元明之际的正统主张、及清末宣统退位诏书、民国时期孙、袁权力转移等语境中都有重要的回响。这也就说明禅让文章并不只是古代的陈迹,而是在中国的历史政治发展进程中一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文体理论分析了禅代诏策中的三类文体:禅让诏书、禅让策文与禅让玺书。它们看似重叠因袭,猥冗繁复,但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礼制要求,这也使它们具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和具体内容。诏书代表了制度性、法律性,在禅位中传递了君位的公共性;策文是根据诏书正式策封的文本,传递了君位的神圣性;而玺书则是根据诏书表达皇帝私人意思的文本,传递了君位的私人性。另外,诏书给策书和玺书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依据,而策书解除了君臣之间的大义限制,玺书则宣告象征君权之国玺的使用权利的终结与移交,并解除旧朝臣子与旧朝君主之间的君臣关系。本文具体分析了禅让文章的创作特征,揭示了禅让文章具有"宗经""用典""骈俪""实录"四方面的特征。在禅让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执笔者具有一定的文法。这些文法有的时候属于整个文学的时代产物,并非仅仅在禅让文章中得到体现。但是在禅让文章的写作实践中有助于发挥它们的作用。本文通过量化分析,比对了傅亮的《晋禅宋诏》与任昉《齐禅梁诏》,得出了傅亮的诏书与任昉的诏书的重要区别:后者大大地减少了诏书的虚词使用。通过对骈文与散文理论和实践中的虚词使用情况分析,结合刘大櫆、方东树、孙德谦、刘师培四家的观点,本文从"潜气内转"和虚词使用的角度分析了前面的量化结果的意义。本文也以禅让文章在傅亮等人禅让诏书的差异性对这四家的理论作出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