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企业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转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为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我国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增加了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规定。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迈向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一步。其中,在趋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准则规定公司应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进行列报,并与固定资产分别在报表附注中进行单独披露。同时,新准则增加了一种新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随着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房价持续上扬,许多公司对其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计量模式,开始釆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占总公司数目比重仍然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交易市场发展还不够健全,获取公允的市场价格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市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若釆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引起较大的利润波动。所以,公司在选择计量方式上显得非常谨慎。然而,由于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及应用变得十分必要。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资产负债项目的现时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也有很大差异。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使得会计信息严重歪曲,资产负债表并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而记录现时价格的公允价值解决了通货膨胀等会计的难题。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提出和运用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更全面的研究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其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在房地产行业中应用的未来趋势,本文首先对己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深入研究了公允价值的理论背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并从整体上分析了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现状、对公司的影响以及转换模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