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外代表人士建设,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党内法规、规划纲要和工作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工作。这一系列的新布局、新要求,急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绩效评估对当前党外代表人士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评估,可以为党外代表人士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明确的导向。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相比有着自身的特征,建立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机制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破解管理难题、规范管理方法和落实管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经验、统战工作的发展以及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实践都为开展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还存在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估实践唯度单一、评估结果运用不充分以及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大致包括思想认识不足、畏难情绪严重以及管理模式分散化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机制,首先,要健全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体系,并分别从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建立协同机制、完善保障制度以及建立宣传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其次,要从畅通评估结果发布渠道、增强绩效评估结果回应力度和运用转换力度,以实现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的目标。最后,要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三方参与的绩效评估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绩效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优化绩效评估流程和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绩效评估工作。对党外代表人士管理进行绩效评估,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新时代赋予的新课题,当前各地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形成的有效成果和经验不多,学界对其进行研究的也较少,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制度体系完善、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虽作一些研究和探讨,但对如何针对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的特性,科学合理设计评估指标,构建组织实施体系,探索多元化的评估模式,进一步增强绩效评估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使评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