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纬度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不同纬度、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确定三个地区适播期,了解河南省小麦生育期时间和积温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在2014~2016年分别在安阳市农科院、郑州市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以及信阳市罗山县农科所三个纬度地区进行试验,供试材料为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品种周麦22、矮抗58,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随着播期推后,小麦各生育阶段进程加快,生育期显著缩短;小麦生育期时间、产量受纬度变化影响显著。  随着纬度的增加,冬季气温和小麦冬前积温呈现下降的趋势,小麦生育期时间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纬度每增加1°,全生育期时间增长3~5d,产量也随之提高;小麦适播期时间随之前移。随着播期推迟,积温减少的量逐渐降低,小麦全生育期时间显著缩短,小麦的分蘖数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过高的冬前积温会使小麦的分蘖增加,同时也会使小麦的株高增加,造成倒伏。早播或晚播产量都低于适播期产量,同时受冬前积温的影响显著。在安阳地区,播期较早的产量较高,信阳地区和郑州地区小麦产量都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半冬性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弱春性品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随着纬度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  在安阳地区,随着播期后移,籽粒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干粒重、成穗数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播期后移,弱春性品种的成穗数先升后降,半冬性品种呈现下降的趋势。半冬性品种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弱春性品种,弱春性品种的成穗数高于半冬性品种。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随播期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其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年度间差异不明显。适宜种植半冬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7日-10月14日前后。  在郑州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随播期后移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不同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与适播期相比其余播期产量和品质性状均呈下降趋势,株高和分蘖数随播期后移呈现下降趋势,品种类型间差异与安阳地区一致。积温对小麦产量、株高、分蘖数以及成穗数影响显著,株高和分蘖数与积温呈显著的正相关。适宜种植半冬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14日-10月21日前后。  在信阳地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播期推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则是随着播期后移呈现上升趋势。半冬性品种产量、成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弱春性品种,千粒重则是弱春性品种高于半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弱春性品种,沉降值则与之相反;过高的积温会造成小麦产量以及品质的下降。适宜种植弱春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21日-10月28日前后。
其他文献
本课题采取与生产相近的条件,通过对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具有较好耐瘠高产特性的玉米杂交品种,选取中低肥力土和高肥力土进行对比筛选,初步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供试品种中,遵义8号、农大108、黔单16、登海3号四个品种在高肥力和低肥力两种土壤环境中的表现比较好,适应能力强,适应范围广,是适合在肥力不均匀地块种植的优良品种。适宜在黔中地区推广。2.表现较好的品种前期植株地上地下部分长势都强于表现较差的品种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苗期抗旱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川芋117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培控制试验,通过对早期施氮后苗期马铃薯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片质膜体系、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水稻病害的胁迫,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可在水稻生长的
稻米品质改良是目前水稻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氮素代谢在植物的新陈代谢中占主导地位,快速测定其含量,对研究植物氮素吸收、运输和代谢规律,确定农产品品质、营养价值等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借助近红外技术,建立快速高效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测定技术分析平台,并应用于育种实践,为下一步优异基因的挖掘和特异功能稻的研发提供了操作基础。本文主要(1)以191份水稻糙米样品为材料,研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水稻糙米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