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口发展变化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口结构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古至今国家都重视人口结构发展,古代统治者把人口增减当作国家兴衰的标志,现代国家把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人口结构研究历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人口结构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结构的状况反映了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人口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人口结构的变动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研究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清末至民初时期中国处在一个大变局时代。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进入多事之秋,社会、经济、人口发生剧烈的变动。西方列强挑起侵华战争,清兵死伤无数。农民揭竿而起在各地发动反对清朝和外国列强的起义。革命党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直至武昌起义成功,建立民国。无数次的战争造成中国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民生凋敝。人口情况可以反映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研究当时的人口结构是很有必要的。清末至民初我国州县级的人口结构状况反映了当时我国整体人口结构基本状况,也间接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乡土志是清末民初时期修撰的一种方志,是研究清末民初时期的珍贵资料。通过对乡土志的整理,对当时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动梳理、考订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清末民初的人口结构分类及其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依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本文把人口结构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人口的地域结构,二是人口的自然结构,三是人口的社会结构,指出了人口结构重要的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第二部分通过对乡土志记载清末至民户口的整理,制作表格,分析清末民初人口结构中人口分布状况、户的规模分布状况、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宗教结构、职业结构的基本状况,通过对以上人口不同结构整理和分析,揭示当时中国的人口结构的状况。第三部分通过对乡土志中实业的整理,详细的统计了士农工商就业人数,分析士农工商就业人数在总人数中的比例,通过材料分析当时的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通过乡土志材料和前人的研究,匡测清末民初的各职业从业人数,从而揭示当时中国的职业结构。第四部分清末至民初中国职业结构发生变动,主要体现在观念上“商”意思觉醒,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思潮;社会上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减少,工商业的人口增加,职业种类丰富,新兴记者、律师等职业,从业人口的专业技术调高。第五部分主要说明人口区域结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动对社会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第六部分结论,通过1840年、1910年代(1910s)和1933年人口职业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长时段的职业结构变动,不但引发人口结构内部其他因素的变动,而且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是相互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结构的发展状况。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有利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