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武汉城市圈在获准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将城市圈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区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现状形成了巨大矛盾。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挖掘新增用地潜力,解决土地资源利甩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成为当前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城市圈的挂钩工作多是地方政府根据相关要求,针对局部区域开始试点,缺乏对城市圈整体挂钩工作的统一规划和潜力分析。因此,本文预测城市圈增减挂钩的潜力,对于统筹安排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的挂钩工作,实现跨区域间的土地资源优势互补,探索适合城市圈的挂钩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通过分析挂钩开展过程中的政府不当行为,对于明确挂钩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建立政府间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城市圈增减挂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首先对国内外城镇用地扩张、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市圈理论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其次,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1996年一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和人口数量的变化,确定城市圈挂钩开展的基础条件;然后,运用人均用地指标法,对规划目标年城市圈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测算,得出相应的挂钩供给率,并据此提出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研究结论显示:受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城市圈各地开展增件挂钩的基础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在低挂钩方案下,武汉城市圈开展挂钩工作的潜力巨大。最后,本文分析了城市圈挂钩工作的影响因素,并在博弈论视角下对政府的不当行为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找到阻碍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促进武汉城市圈增减挂钩工作的对策,为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战略选择提供解决思路,以促进圈内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