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中二叠统储层特征及勘探方向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川东南地区目前主要在茅口组、飞仙关组、长兴组、嘉陵江组等层系获得油气突破和发现。  本文以中二叠统沉积、储层为主题,通过综合应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等分析手段,对栖霞组、茅口组岩溶缝洞储层及浅滩、白云岩孔隙性储层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指出了有利含油气区带,同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  (1)根据川东南及其邻区钻井的测录井资料,结合野外剖面资料,进一步统一了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将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栖霞-茅口期的沉积模式为缓坡沉积模式,从陆到海依次为内缓坡相、中缓坡相等相带分布。  (2)研究认为川东南及邻区中二叠统储层主要发育在茅口组,栖霞组在川东南地区储层不发育,茅口组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储层。一类为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粒间(溶)孔、残余孔,孔隙度为2.43%-4.58%,平均孔隙度3.28%,渗透率为0.0344-0.3363×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0.0836×10-3μm2;一类为岩溶型储层,岩性主要为生屑灰岩,基质物性一般较差,主要储集空间为不整合面岩溶孔洞及缝洞。总结认为沉积相和后期改造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有利的浅滩相是茅口组储层发育的基础,后期的热液改造和岩溶改造分别是白云岩储层和岩溶缝洞储层的关键因素。  (3)根据地层残余厚度定性划分了四川盆地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在川中-川东南、川东北、川西北共发育三个岩溶高地,从岩溶高地往周围依次发育一级斜坡、二级斜坡、三级斜坡和洼地,川东南地区主体处在二级-三级斜坡。  (4)川东南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内缓坡高能滩相带,基质岩性主要为亮晶颗粒灰岩,在同生-准同生时期,位于地貌高部位的相对高能的颗粒滩发生海水-淡水混合水或大气淡水溶蚀,经浅埋藏期的渗透回流或热对流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细晶白云岩。成藏演化过程中经油气充注,大部分孔隙被保存下来,后期热液对白云岩及其中的孔隙空间进行改造,形成中-粗晶白云岩,孔隙被白云石、方解石或硅质部分胶结,最终形成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和溶孔、溶洞为主。  (5)综合浅滩、白云岩、岩溶古地貌及断裂的分布特征,结合保存条件、成藏匹配等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评价优选川东南重庆-长寿-涪陵地区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和岩溶储层的有利勘探区带,綦江地区为岩溶缝洞型储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在不断的增多。由于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性,因此在危险品的生产、运输装卸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气动技术在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粮食、木材、枸杞等各类农作物的干燥,以及各类房间的供热等问题,都使干燥作业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热风炉作为干燥设备的重要辅助设备,它的研制和开发也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小学语文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煤层气一般赋存于煤系地层的裂隙(裂缝)中,而这些裂隙与地下构造分布特征有着密切关联。随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对识别和描述地下煤系地层内部的裂隙的要求越来越精细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把注意了更多的转移到课堂教学上.“创设有活力的课堂”成为许多教育者研究的目标.最近几年经教育工作者的苦心研究,他们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