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和持久污染性而备受关注。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江河等水生生态系统后,能够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而逐渐富集,实现其生物富集和放大的作用,对水生动物产生毒性作用的同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天然水域水产动物由于其肉质鲜美、受饲料投喂等人工干扰少等特点,备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但同时其肌肉中重金属的残留和安全风险却不容忽视。本文分析数据基于2015年对浙江省第一大水域——钱塘江流域杭州段的4个断面进行的3次水产动物采样调查,通过现场捕捞水产动物样品,取其可食部分进行重金属残留检测。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法测定Cu、Zn、Pb、Cd、Hg、As等重金属的含量,分析讨论了水产动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物种差异和时空分布差异,评估了摄入可能引起的食用安全风险和健康风险。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钱塘江天然水域水产动物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Pb、As在水产动物可食部分中分别有1.3%和3.9%的超标,以《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相关文献值为依据,鱼类中As,甲壳类中Cu、Cd,以及贝类中Zn、Pb、As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0.2,呈现轻污染水平。(2)不同品种水产动物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贝类中Zn、Pb、As的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甲壳类中Cu、Cd的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鱼类中除了 Hg的含量略高于其他品种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则较低,较为安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贝类最高,其次为甲壳类,鱼类最低。(3)不同时间段水产动物可食部分中的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6月水产动物中各重金属含量总体较高,显著高于3月和/或9月。水温可能是导致差异、影响重金属累积的重要因素。(4)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在钱塘江水域上下游4个不同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分布差异较小。然而,重金属Pb在下游闻家堰三江口鱼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上游建德三江口,这可能是流域周边含Pb废水排放污染和工厂大气沉降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5)食用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钱塘江水域水产动物中Cu、Zn、Pb、Cd、Hg、As人均每周摄入量均小于PTWI限定值,各重金属的膳食摄入量均处在安全范围内。(6)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发现,食用钱塘江水域中的水产动物摄入的Cu、Zn、Pb、Cd、Hg、As对人体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但由于As对重金属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大,且其非致癌健康危害较大,因此As的健康风险需要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