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亲属称谓语是对亲属关系加以描述的一种文化词语,反映了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折射出宗法制血缘文化的影响,因此汉语亲属称谓语沉潜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因素,而借助汉字为基元的教学是一条实用有效的途径。汉字研究方面,上始先秦,下至清代,直至当下,相关著述汗牛充栋,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如何加以转化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另外,汉字在经过简化之后,形音义脱节导致汉字的理据性减弱,这也给文字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学当中针对海外学生的亲属称谓语教学研究,如词汇分析、语义分析、汉外对比、学生偏误分析、教材分析等为数尚不多。缘于此,本文立足于教学这一基本点,学习吸收文字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教学的文字学基础,借鉴字本位理论进行教学,尝试以字本位理论来观照亲属称谓语教学。全文除了绪论,共分三章:绪论梳理了字本位理论及其应用于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亲属称谓语及其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亲属称谓语和字本位理论的研究,以及用字本位理论指导教学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的分析。首先对亲属称谓语的概念以及构成进行了界定,分析汉语中亲属称谓语的特殊性,随后论述字本位理论指导亲属称谓语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汉语亲属称谓语比较稳定,且数量较少,进行教学研究的尝试,便于控制难度范围;亲属称谓语本身具有的文化特征又可以与汉字构成中的文化特征相互映照,弥补汉字简化带来的形音义脱节问题,进行教学具有可操作性。第二章是亲属称谓语的实际教学情况、当前字本位理论指导教学情况和学生习得情况的分析。首先统计分析了教学大纲中的亲属称谓语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以及对外汉语教材中亲属称谓语的总量和分布特点;其次研究《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这一有代表性的字本位理论教材,总结字本位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亲属称谓语的习得情况,分析偏误常见类型和成因,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第三章主要是教学研究,首先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交际的需求程度、亲属称谓语本身的难度,以及亲属称谓语之间的血缘文化关系,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字与字组成不同的聚合,以便于教学的开展;接着针对亲属称谓语所包含的字的特点,从字源字义、部件和文化含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教学的一个难点“堂”、“表”和“外”的教学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本篇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进行文化含义极其丰富的亲属称谓语教学时,拓展思路和方法,以字本位理论观照亲属称谓语教学,结合中国传统文字学知识和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进行理论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在亲属称谓语教学中,以汉字和汉语的魅力吸引学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