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隔震结构因其在地震中的可靠表现,现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减震防灾手段,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隔震技术的大力推广,橡胶支座隔震体系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同应用环境气温的变化对隔震装置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在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对于不同温度环境下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一般使用的是固值,橡胶隔震支座和隔震结构对温度的适应性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震结构因其在地震中的可靠表现,现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减震防灾手段,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隔震技术的大力推广,橡胶支座隔震体系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同应用环境气温的变化对隔震装置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在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对于不同温度环境下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一般使用的是固值,橡胶隔震支座和隔震结构对温度的适应性并未反映在隔震设计规范中,使得设计结果的合理性无法确定。再加上橡胶隔震支座温度相关性试验中规定的最低温度仅达到-20℃,但我国北方冬天气温寒冷,黑龙江北部地区1月均温在-28℃,显然给定的最低试验温度不适合这些寒冷地区进行支座的温度相关性试验。为了进一步研究低温环境下支座力学性能的变化及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为高寒高烈度地区的隔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开展如下研究工作:(1)在-40℃、-30℃、-20℃、-10℃和23℃下对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竖向压缩试验和水平剪切试验,系统的探究了低温变化对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竖向压缩试验时,两种支座的竖向压缩刚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加;水平剪切试验时,天然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近似呈指数函数增加,其等效阻尼比随着温度的降低基本保持不变。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阻尼比、屈服后刚度、屈服剪力和等效水平刚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非线性增长。随着温度的降低两种支座的滞回曲线形状逐渐饱满,面积逐渐增大,且有上翘的趋势。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支座力学参数(竖向刚度、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随温度变化的函数。(2)对试验所用支座的硫化橡胶进行了相同低温下的剪切性能试验,试验表明:橡胶的剪切模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然后再结合钢材和铅芯在低温下性能变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低温条件下支座的主要组成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引起隔震支座力学参数改变的原因。(3)为了研究因低温导致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改变进而引起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的规律,建立基础隔震结构的分析模型,通过各低温下隔震支座拟静力试验所得试验结果,按温度划分成5种工况进行时程分析。系统的探究了隔震结构减震系数、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支座的滞回曲线、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各支座最大位移和结构层间最大位移角在各低温下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系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当温度低于-10℃之后,结构将不能够达到降1度的隔震目标;罕遇地震时隔震结构各支座的最大位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隔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整体上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通过多个层次的细胞命运决定,形成了器官发生、形态建成的整个发育蓝图,是生命体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伴随着全能性的维持、分化及各种多能干细胞的次序决定。这一过程的调控对整个胚胎的发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灵长类着床后胚胎发育是重要的基础生物学问题,对医学转化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介于人类材料较难获取,因此借助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着床后胚胎进行系统的单细胞转录组研
贵州省某市污水处理工程,位于贵州省某市区城南东向约6千米处,工程中央位置有一河流流过。该应急污水处理工程一期于2013年开始兴建,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三期工程正在施工,主要为处理已经被污染的地下岩溶管道水,在已完工的一、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场地内,部分场地水泥硬化地面出现开裂现象,为了避免已建项目及拟建项目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查明地下岩溶情况及断层空间分布情况,对应急污水处理装置项目工程一带开展
钢筋混凝土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原因,钢筋锈蚀引发的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程度的准确检测对评估结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方法分为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大类,其中有损检测会对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并且检测范围较为局限,无损检测的各大方法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基本原理,开展了不同钢筋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和滇中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地带,近年来,随着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人类活动对国土空间的干扰程度不断增强,人地矛盾日益凸显。本文着眼于“三生”空间,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别以县域和市域为研究单元,多尺度研究昆明市“三生”空间和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能为昆明市各区县统筹“三生”空间布局和协调“三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土地资源
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某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场地内普遍存在较厚的淤泥质黏土,现场土方开挖过程中未进行合理的分层分段,开挖完成后,B25栋位置处工程桩经测量桩顶有倾斜现象。以此研究背景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DIS/GTS建立三维开挖模型,探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方分层开挖厚度、分段开挖顺序、分段开挖长度对坑内工程桩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及工程桩桩身参数的改变对坑内工程桩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主要研究
换热器是余热发电、制冷及热泵系统的关键设备。换热单元管中含有U型回弯等弯曲部件时,在局部曲率约束下管内存在沿程渐衰的二次流效应,导致使用现有直管、连续弯管模型预测其换热能力时会出现明显偏差。管内沸腾换热的准确预测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气泡行为的认识。过冷沸腾流动过程复杂,涉及气泡的产生、生长,离开和聚集,弯管中的流动沸腾还受到弯道二次流效应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弯道对两相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
在大型岩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涉及到裂隙岩体这一复杂介质。长期以来,对于裂隙岩体的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领域的焦点和热点。而岩体内部往往孕育着随机分布的地质结构面,它们的存在是造成工程岩体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复杂裂隙网络岩体这一对象开展了试验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了含有复杂裂隙网络的类岩石试件。基于水溶性打印材料遇水软化的特点,进一步将其加工成张开型裂隙网络实体模型,
埋地供水管道爆管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还可能引起供水的二次污染。及时识别并修复爆管对降低自来水公司产销差、提高其供水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爆管发生在偏远郊区或深夜时,传统的人工巡检或群众举报方法无法及时反馈爆管信息,进而延缓爆管修复时间。因此,供水管网爆管的实时在线识别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开展了基于节点流量实时反演的城市供水管网爆管识别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1)我国
空气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冷暖两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供热和空调等领域。但在冬季供暖运行时会出现结霜的现象,霜层的生长导致系统换热效果恶化,制热性能衰减,严重制约着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和发展。现行的除霜方法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逆循环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但在冬季不利环境下这两种除霜方法的运行状态不稳定,除霜效率低,供热效果和供热时间难以保证。为了减缓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地区运行的结霜现象,保证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高效
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内燃机朝着高强化、高升功率、高爆发压力以及零部件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了缸套失圆问题更为突出。缸套失圆会导致诸如功率损失、窜气、机油消耗量高等问题,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有较大影响。因此综合研究缸套失圆特征对机油消耗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对改善发动机性能、降低机油消耗和减少颗粒物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干式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