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1年至今在我院行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的单间隙颈椎病患者8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2岁(37~68岁)。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平均36个月。86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颈椎病4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6例,颈椎不稳症7例,颈椎畸形2例,病变节段分散于C3/4~C6/7。所有患者术前均经MRI及CT检查证实病变累及单一椎间隙,所选用的重建方法髂骨块植骨和盒状cage植骨融合。通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上的椎间高度、颈椎曲度、椎管有效面积、颈椎活动度、椎间孔面积等变化,并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影像学测量:平均椎间高度、颈椎曲度术前分别为:35.4±3.2mm,10.6±7.4°;术后3个月分别为:39.2±3.4mm,23.6±8.6°;椎间孔测量:椎间孔面积、横径、竖径分别由术前的38.4±2.42mm~2,4.1±0.38mm,8.8±0.42mm变为术后的45.8±2.62mm~2,4.2±0.35mm,10.9±0.62mm,经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颈椎椎间高度、颈椎曲度、以及椎间孔面积、竖径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CT测量横断面、矢状面椎管有效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23.84±22.34mm~2和484.65±32.45mm~2变为术后的185.58±28.53mm~2和558.57±43.23mm~2;MRI测量:横断面、矢状面椎管有效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18.35±27.38mm~2和454.36±32.25mm~2变为术后的165.58±38.23mm~2和538.57±53.62mm~2,经配对t检验,术后CT、MRI测量的病变节段横断面及矢状面椎管有效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86例(100%)均被影像学证实为融合。临床观察:术前JOA评分5~14分,平均8.6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12~17分,平均14.8分,平均JOA恢复率为72%。55%的患者为优,30%为良,10%为中,5%为差。达到良好以上效果的患者为85%。3例(3.5%)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未见明显cage下沉或移位病例。 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能够显著增加和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并能显著提高椎间孔及椎管容量,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单间隙颈椎疾病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