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天然次生白桦林与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富里酸形态与结构特征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里酸(FA)足土壤腐殖质中很重要的成分之一,在一个很宽范围影响着自然环境的进程。不仅控制着土壤中矿物离子的降解速率,还影响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理化组成,并有效的控制着有机、无机污染物的运转。阔叶红松混交林是东北部山区的顶级群落,而天然次生白桦林是发展中的群落阶段。本文从小兴安岭铁力林区天然次生白桦林与阔叶红松混交林地垂向剖而A1、B和C层取上,采用修改了的国际腐殖质协会所推荐的FA分离纯化方法,将FA分成了四个组分:FA-1、FA-2、FA-3和FA-4。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对FA的形态与结构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林型下土壤FA组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白桦林中,土壤有机碳,全N、全P及全K含量皆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则相反;FA的含量则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增加,各个土壤层的亲水性FA (FA-1+FA-2)含量明显多于疏水性FA(FA-3+FA-4)的含量;HA/FA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降低。以上指标虽然阔叶红松混交林也表现出了类似的规律特征,但是含量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利用原了力显微镜去观察天然次生白桦林垂向剖面不同土层FA,研究发现FA组分分子的形态多种多样。多数FA颗粒为圆片状结构,有的是比较规则的性状,如圆片状,长椭圆片状等,且表面光滑;有的则是不规则的形状,如一些小的颗粒堆积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表面不光滑。除了A1、B层的组分FA-4,各层FA组分粒径从FA-1到FA-4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三层土壤中,亲水性FA组分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疏水性组分之间的差异较显著。阔叶红松混交林中疏水性FA(FA-3+FA-4)分子的平均粒径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与天然次生白桦林土壤FA的粒径明显的不同。利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对天然次生白桦林垂向剖面不同土层FA组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FA的裂解产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土壤脂质类化合物包括一系列的烷烃、烯烃、脂肪酸、酮及醇,芳族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甲酯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对FA所含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合计结果显示没有哪个组分含有所有种类的物质,而且各组分所含化合物量也不相同。FA所含化合物种类及垂向剖面不同层FA组分的因子分析显示FA化合物及不同组分的因子得分都明显不同而部分亲水性组分的化合物构成以及疏水性组分的化合物构成则都有类似的地方。FA并非单一均质的而是结构组成十分复杂的化合物。通过对FA的可能来源分析显示FA的来源也是十分的复杂,有植物树根和树皮中的蜡质和软木脂,以及植物纤维素、木质素,微生物等多种多样的物质来源,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及活动强度都减弱,对有机物的分解程度也降低。这也因此导致了不同层FA组分间分子的结构组成有明显差异。阔叶红松混交林与天然次生白桦林上壤FA裂解产物的种类虽然大致相同,数量却比天然次生白桦林丰富,而且每类化合物的所包含的物质种类明显不同。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强于天然次生白桦林,因此导致处于演替顶级阶段的阔叶红松林土壤FA比处于发展阶段的天然次生白桦林复杂,形态自然有差异,土壤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天然次生白桦林。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寻求图像尤其是自然图像的“稀疏”表示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数学、计算机视觉及数据压缩等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小波变换的不足使得人们不断寻求更好的非线性逼近工具,
LED光源具有体积小、电光转换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寿命长、光色多、节能环保等优点~([1]),使其在家用照明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为迎合不同场所下人眼所需的视觉环境,营造与人眼视觉特性相适应的LED光照环境是高档照明灯具必须具备的功能。在高色温(≥5300K)的冷白的光照环境下,冷白光给人明亮、凉爽的感觉。当书本纸张为反射系数较高的白纸时,白纸反射较多的冷白光进入人眼。此时应营造暖白的光照环境,原因是
上转换是一种通过多光子机制将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的发光现象,在激光器、彩色显示、防伪、生物探针、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上转换应用于防伪具有隐
齐泰高速公路位于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同时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地之一,耐旱耐盐碱护坡植物的选择对防止公路边坡水土流失,增强路基稳定性及公路周边生态恢复具有
精确导航定位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激光成像雷达在辅助导航定位系统中的优异的性能得到了持续的关注。激光成像雷达能实时获取飞行器下方地形的距离像和强度像,相对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