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糖尿病足溃疡以严重的致残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身体及心理上的沉重负担,而感染是造成截肢的首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引起足部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故临床治疗上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可以明显地改善预后,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本研究通过对东直门医院2007年9月-2012年2月期间7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我院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常见菌群及相关药敏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提供使用依据,进而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截肢及死亡的风险。研究方法:经过筛选,选取北京东直门医院2007年9月-2012年2月住院病人中属糖尿病足Wagner分级1-5级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74例。对所选取患者相关信息采集,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东直门医院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微生物培养菌群及相关药敏情况,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规律,指导临床经验性抗生素的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所采集数据,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在74例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共54例,占72.97%,女性患者20例,占总患者数的24.03%。7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31±9.71699岁,糖尿病病程平均为14.5±7.44747年,从7天到30年不等,但多在10年以上。糖尿病足病程在1天至4年不等,既包括急性感染者,也包括长期慢性感染患者。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从1级到4级不等。其中,1级患者1例,占总患者数的1.35%,2级患者25例,33.78%,3级患者14例,占总患者数的18.91%,4级患者33例,占总患者数的44.59%。74名患者共培养出142例菌群,其中单菌群感染者共59人,占总患者数的79.73%。复合菌群感染者共15人,占20.27%,复合菌群中双株菌群感染者14人三株菌群感染者1人。142株菌群中,共包括革兰氏阳性球菌38株,占总菌群数的26.76%,其中粪肠球菌(D群)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各2株,科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D群)各1株。革兰氏阴性菌共计102株,占总菌群数的71.83%,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阴沟肠杆菌10株,摩氏摩根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6株,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3株,产气肠杆菌及弗氏柠檬酸杆菌各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复合型、产酸克雷伯菌、法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木糖氧化产碱菌木糖氧化亚种、普通变形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碳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谢乌氨酸克雷伯菌、荧光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及中间肠杆菌各1株。并培养出2株白假丝酵母菌,占总菌群数的1.4%。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克林霉素、利福平较为敏感,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情况,对于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及第一代头孢、第二代头孢类及第三代头孢类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第四代头孢类虽存在一定的耐药情况,但相对来说仍较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左氧氟沙星也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则为敏感抗生素,耐药相对较低。结论: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的广泛使用,引起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感染的病原谱不断发生改变,存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逐渐增长的趋势,且耐药菌种及数量、程度上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持续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可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经验性抗感染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