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类似,中国的农村信贷市场效率低下,农户信贷约束的程度较高。究其原因,除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共同根源之外,可能还与中国农户普遍缺乏有效抵押品密切相关,即当前农户拥有的土地、住房等重要资产无法成为合法有效的抵押品。2008年以来,中央政府持续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农地确权、登记和颁证的基础上,逐步赋予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中央文件的号召下,一些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地抵押融资试点。然而,农地抵押仍未获得现行法律的普遍认可。那么,在此背景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信贷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具体而言,对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和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作用机制是什么?针对这些可能影响,政府在进一步开展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时应作出哪些政策调整?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构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信贷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厘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信贷供给、信贷需求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湖北武汉、山东枣庄以及非改革试点地区江苏南京展开实地调查,收集改革试点情况的相关数据资料以及707户样本农户数据,实证研究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信贷市场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由下面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介绍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界定相关概念,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说明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国际范围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就研究现状作简单总结评述。第三部分:分析框架与调查设计。首先,基于现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合理分类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其次,探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机制,具体地,分析改革的信贷供给效应和信贷需求效应两种作用机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最后,交代本研究的调查设计和样本选取情况。第四部分:样本地区农地市场与农村信贷市场分析。介绍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改革模式、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样本地区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行为,描述分析样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确权和流转现状、借贷行为以及正规信贷需求情况。第五部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信贷市场的实证分析。首先,利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数据和样本农户贷款数据,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信贷供给效应。其次,基于707户样本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名义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的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非正规信贷部门的影响。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产生的信贷供给效应显现,并呈现规模偏好的特征。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和规模化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是,在现行法律禁止农地抵押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不足及其偏好规模经营主体的放贷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名义信贷需求的表达。另外,非正规信贷对正规信贷部门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不足形成补充。未来应修订限制农地抵押的相关法律政策;培育正规化的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地抵押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利用非正规信贷及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来缓解小规模农户的信贷约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