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c网络中的协同通信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d Hoc网络组网灵活,赋予其巨大的发展前景。然而,Ad Hoc网络链路带宽受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近年来,许多新型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协同通信技术充分利用无线电波的全向传播特性,使得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通过一定的协同方式达到资源共享,进而改善整个网络性能。本文首先将协同思想引入Ad Hoc网络的MAC层设计,并针对多跳网络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协同媒体接入控制方法(CoopMAC-CTS),该方法通过利用高速率节点“帮助”低速率节点完成通信,并通过设计合理的握手顺序来减小隐藏终端对网络的影响。仿真表明,CoopMAC-CTS能够提高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并能及时地静默更多的隐藏终端,提高协同握手的成功概率,进而改善网络中的重传次数及吞吐量。另外,本文还研究了CoopMAC-CTS和AODV结合后整个网络的端到端性能;最后,为了更好的运用协同通信技术,有效的支持多速率传输,我们提出了一种Ad Hoc网络中可支持多速率传输的跨层协同路由方法,通过仿真验证其优越性。
其他文献
本文在图像测量算法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虚拟场景产生系统,用来评价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对相应的图像跟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和发现跟踪器设计缺陷,为提高跟踪器综
SVO逻辑已成功分析了NSSK协议、NSPK协议、Otway-Rees协议、Yahlom协议、大嘴青蛙协议等,并找到了其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漏洞。在SVO成功分析的协议当中大都是基础性的原始协议,
H.264/AVC为近几年来视频压缩编码研究的热点,它于2003年由ITU-T/ISO正式公布,与以往的标准相比,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该标准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地重视和欢迎,被人们称为新一代
极化抗干扰是利用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在极化状态上的差别来抑制干扰和提取目标信号的,因此这一技术不受干扰空间分布及频域分布的限制,在雷达信号处理中极化滤波技术有着广泛的
学位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三网融合等高带宽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光网络传输带宽需求的迅猛增长。先进的调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光通信系统抵御色散、偏振模色散和
随着微机电系统、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
随着FTTx(光纤到x)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化的进一步加剧,光纤所承载的业务量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一旦光纤链路发生故障,整个通信网络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PON(无源光网络)以其高效率
目前无线信道的传播环境,受到各种衰落及噪声的干扰,以及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等因素的制约,极大的影响了通信的质量。差错控制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数字系统
无线传感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因其部署方便、成本低、自组织等特点在军事国防、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