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英语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形式,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阅读理解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理解过程也是一项必须经过从语言表层信息推知信息产生者深层意图的认知心理过程。然而英语阅读教学传统的做法基本上基于语码交际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只重视单词,词组或单个句子,而忽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个篇章的主旨,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严重滞碍着学生阅读潜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对阅读理解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对阅读理解过程及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1986年,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在他们的合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不需要遵循合作原则,但却以关联理论为取向。关联性是一个依赖认知语境的概念,是一个心理建构体。交际者的认知语境是动态的,在实际的交际中不断地得到扩展和补充。同时,明示推理以明示性为向导,在新、旧信息之间进行;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确立关联性,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话语的关联性受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话语处理所需的努力共同制约。如果听话人能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该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性。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和解释了阅读理解的过程。从结构上看,论文共分五部分,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主体由三章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阅读研究的现状和关联理论。第二章对当前主要阅读理论进行回顾。回顾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作用以及图式理论四种阅读理解方式,同时对它们相应做出评价。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关联理论阅读理解方式,将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应用于阐释阅读理解过程,认为:(1)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作者所表达的话外意图(交际意义);(2)阅读理解的实质是推理,是一个读者利用自己的百科知识、逻辑知识与词汇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3)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与作者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所依赖的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心理构建。第四章主要就关联理论阅读方式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作了尝试性探讨。第一,运用关联理论理解语境中词汇的含义;第二,运用关联理论理解修辞手法;第三,填补跨文化信息空缺,促成交流理解成功。论文在最后总结部分重申了关联理论不仅能对阅读理解做出充分的阐释,而且还能为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意义。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适用于阅读理解这一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书面交际活动。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有极强的解释力将关联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识别能力,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如果能在教授英语阅读课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并引导他们应用关联理论来解决阅读实践中出现的困难,无疑会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