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民生新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成为与时政新闻并列的两大新闻样式。它从诞生之初就立足百姓生活,多年来,以其价值取向上的民众贴近性,传播形式上的平民可亲性,以及舆论监督上的公众性赢得了广泛的受众群体,也为自己的发展打开了道路。从理论上看,民生新闻的诞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为民生新闻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尤其是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充分尊重民生,一切为了民生,保证人民生活的幸福,更是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且伴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各地方电视台开始探索“新闻立台”的新的发展思路,电视民生新闻就在这种形式下诞生并不断发展成势,甚至被誉为新闻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在政府和普通百姓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平民话语平台,成为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然而,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和传播理念,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导致自身出现了很多弊端。尤其是在传媒娱乐化的今天,电视民生新闻也不可避免地与市场体制接轨,被娱乐化侵蚀,而且在市场效益的左右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一娱乐化态势愈演愈烈,甚至走向了“泛娱乐化”的歧途,使其发展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从业界对民生新闻的界定入手,梳理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诞生的大的环境背景和理论基础,并且系统总结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概括了电视民生新闻新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理念,从多方面肯定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成就。然而,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产生的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辉煌之后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总结现状,如今的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了诸如内容上的同质化和庸俗化,价值取向上的偏离,某些阶层话语权的缺失等问题,致使民生新闻本身陷入了难以逾越的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与当下传媒商品化的大趋势有着极大的关系,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追求收视率,缺乏本该有的责任感,致使媒体公信力降低,失去了受众的信任。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对民生新闻的出现及“泛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对媒体人社会责任感的认识,试图从多方面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探寻一条更加宽阔的发展之路。期望媒体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考核纳入媒介发展规划,新闻工作者自身也能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能在实际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判断,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层次。并且期望媒介要不断深化对民生题材的挖掘,将民生理念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摆脱“小民生”的束缚,树立“大民生”的理念,真正让我们的媒体成为百姓话语的平台,成为惠及天下百姓的媒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电视民生新闻才能真正打开一条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