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备受关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猛,银信合作、委托贷款、地下钱庄等影子银行模式在金融行业中其规模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其对金融系统所带来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对其表示担忧并日益升温。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定,在统计口径和风险认知上都存在较大的混乱和差异。本文以影子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子银行的内涵、特征、分类、组织形式、发展现状、规模测算、形成原因为出发点,对其积极作用及蕴含的风险做出具体分析。同时,文章研究了关于金融体系平稳性方面的相关文献,对金融稳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文章数据时间区间为2001—2014年,主要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万德数据库(Wind)、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信托业协会等。本文运用科学严谨的数理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构建综合化指标体系的数值评价方法对金融体系平稳性做出评价,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研究方法系统性地测度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平稳性冲击程度,详述了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在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金融体系平稳性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伴随着潜在性和时滞性的特点;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影子银行;影子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的补充,是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信用中介机构,深刻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平稳有效的金融环境有效的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壮大、发展。文章的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为了发挥影子银行体系的正面效应,控制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必须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具体包括加强相关法律框架的制定和制度的建立;形成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信息透明度;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强化影子银行的金融创新功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预防与应对外部风险等。